痛风之四:病因
尿酸生成增多和尿酸生成减少,这两个代谢异常因素,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产生的基础病因。
有很多因素能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最常见的因为饮食。
饮食。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以尿酸的形式经尿排出体外。
高嘌呤饮食、高蛋白饮食和酗酒可增加尿酸合成。酒精能促进嘌呤核苷酸代谢生成尿酸。长期的饥饿可促使体内代谢异常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如果饥饿时大量饮酒同时食用动物肉类、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可引起血尿酸水平迅速增高,造成痛风发作。
遗传。多基因遗传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关键原因,约1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是尿酸生成增多所致,而酶的缺陷是导致尿酸生成增多的原因,这种缺陷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易造成嘌呤代谢缺陷,引起嘌呤产生过多,同时形成高尿酸血症和尿症。
其他。当细胞转换减速、增殖性疾病、细胞死亡状态下,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后、溶血、横纹肌溶解等疾病,嘌呤核苷分解加速引起高尿酸血症;剧烈运动后、严重的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后、3型、5型、7型糖原贮积症也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均可使ATP分解加速,从而产生大量嘌呤,引起高尿酸血症。
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因。尿酸约66%通过肾经尿排出体外,其余34%通过肾外途径(肠道、胆道等)排解。尿酸在肾脏代谢主要是由肾小管分泌受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肾小球滤过减少三个方面构成,而与正常人相比,痛风患者尿酸排泄的血尿酸阈值更高。
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可以促进尿酸形成,并阻断尿酸从肾小管的分泌,进食肉类食品,果糖均可增加痛风的危险。
药物:利尿剂使人排尿量增加,血容量降低,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水钠和尿酸;化疗药物使细胞大量破坏,核酸分解亢进导致尿酸生成增多;青霉素等抗生素在肾小管与尿酸竞争分泌,应用时需考虑会引起尿酸排泄减少。
肾病:很多种影响肾功能水平的肾疾患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而引发痛风。
除了上述原因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有关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患病率。
环境因素。痛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关系非常密切。临床上可以发现大多数痛风在春夏及季节更替时发作,可能这时候的气温、气压和湿度等理化因素改变,能使血尿酸水平提高和尿酸盐结晶更易沉积。
职业因素。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私营企业主等社会应酬较多和脑力劳动者易患痛风。
性别、年龄、肥胖因素在上文《痛风之三:流行病学》中有介绍,在此不多加阐述。
其他疾病。
高脂血症。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痛风患者有高脂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糖尿病。患者中0.1%-0.9%伴有痛风。所以,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的三联杀手
高血压。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普遍存在,相反,很多痛风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明日更新:痛风之五:发病机制)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