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考研之实习篇实验室检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抑制么         http://m.39.net/pf/a_6311310.html

考研的最大敌人是实习,如果能尽可能快地掌握实习中要学的东西,那就可以早点干完科室的活,挤时间给考研。经过一年的实习轮转,小编觉得贯穿实习的是写病历,无论去到哪个科,如果不是跟着带教出门诊,都是绕不过写病历这一关的。

一般来说病历的书写以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主治首次查房查房记录、主任首次查房记录最为主要,这里头入院记录和主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比其他的地位高一些,因为入院记录是从无到有,主任医师首次查房是大总结。书写主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时,第一大段叙述的是查房时病人的主诉、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第二段是依据入院记录和第一段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下的诊断,第三段是第二段主要诊断的依据,第四段是鉴别诊断,第五段是对主诉的治疗,三、四、五段都分为中医和西医两部分,第六段是根据辅助检查,对除主诉外的诊断采取的治疗。可见实验室检查直接和主任医师第一次查房记录的第六段直接挂钩,如果看不懂实验室检查,第六段就写不出来,因为第六段是每个病人都不同的,没有现成模板可以套用。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实验室检查。

这几天小编针对实验室检查翻了挺多书的,看了一圈,发现现在的实验室检查书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按全身各系统分类的,代表书籍是《如何看懂化验单》;另一类是按病历里三大常规、肝功、肾功那样分类的,代表书籍是咱们学的《诊断学基础》的第三部分。下面是小编看了新东方徐琦的诊断学做的笔记,觉得还比较不错。

一、血常规

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红细胞

RBC

男:(4.0-5.5)x10∧12

女:(3.5-5.0)x10∧12

新生儿:(6-7)x10∧12

增多

相对增多:血容量减少导致。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

继发性RBC增多症: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HGB:-)

血红蛋白

HGB

男:-g/L

女:-g/L

新生儿:-g/L

减少

生理性: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及晚期。

病理性:各种贫血。

血小板

PC或PLT

(-)x10∧9

增多

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反应性: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

减少

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

破坏或消耗增多:SLE、恶性淋巴瘤、DIC

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量血浆)

白细胞(WBC)

成人(4.0-10.0)x10∧9;新生儿:(15.0-20.0)x10∧9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N)

50%-70%

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最常见)、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急性大出血、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病理性减少:某些感染(伤寒、病*)、再障(三系减少)、脾亢、某些免疫性疾病(如SLE)

淋巴细胞(L)

20%-40%

增多:感染性疾病(病*感染、风疹、百日咳等)、急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E)

0.5%-5%增多时常达10%以上

增多: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猩红热)

嗜碱性粒细胞(B)

0%-1%

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传染病

单核细胞(M)

3%-8%

增生:某些感染(结核、伤寒、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

网织红细胞

百分数0.-0.

绝对数24-84x10∧9

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

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再障、急性白血病

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0-15mm/h末

女0-20mm/h末

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

病理性增快:各种炎症性疾病(风湿热、结核)、组织损伤及坏死(心梗)、恶性肿瘤、血浆球蛋白增高(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SLE)

红细胞大小异常:

(1)小细胞(6um):多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2)大红细胞(10um):见于溶贫,急性失血性贫血等。

(3)巨红细胞(15um):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

(4)RBC大小不等(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旺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其明显。

红细胞形态异常:

形态改变

常见疾病

靶形细胞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球(椭圆、口、镰)形细胞

遗传性疾病

泪滴形红细胞

骨髓纤维化

裂细胞(红细胞碎片)

红细胞物理破坏、如DIC

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等)

骨髓增生旺盛

红细胞缗钱状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指数:

(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

参考值:手工法:80-92fl/仪器法:80-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仪器法:27-34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单位容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浓度。

参考值:-g/L

贫血形态学分类:四分法

贫血分类

MCV(fl)80-

MCH(pg)27-34

MCHC(g/L)-

常见原因或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障性贫血、白血病等。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慢性炎症、尿*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等

中性粒细胞核像变化:

(1)核左移:不分叶核粒细胞(杆状核、晚、中、早幼粒细胞)百分率5%,杆状/分叶比值(1:13)增大,即杆状核增多或出现更幼稚细胞。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及急性溶血。

(2)核右移:分叶核分叶过多,5叶以上,其百分率3%称为核右移。反映造血功能衰退、造血物质缺乏、DNA合成障碍有关。

常见于:骨髓造血异常如巨幼细胞贫血、口服抗代谢药物(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

中性粒细胞*性变化:中*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

棒状小体:一旦出现拟诊为急性白血病。

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有重要价值:淋巴细胞白血病无此小体、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见到。

二、尿常规:

①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PH、性状、尿量

②尿生化:尿蛋白

③尿沉渣:管型

Ⅰ常规检查:

1.尿量:正常尿量0-0ml/24h

少尿:ml/24h或持续17ml/h,无尿:ml/24h,多尿ml/24h

(1)临床意义:

多尿:暂时性(利尿剂)、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和尿崩症)、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衰多尿期)。

尿量减少:肾前性(休克、心衰)、肾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等)、肾后性(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

2.血尿:呈淡红色云雾状、水洗样(量少时)、红色血凝块(量多时)。

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

显微镜血尿:离心沉淀后镜检,平均3RBC/Hp

临床意义:肾或泌尿系结石、肿瘤、外伤、炎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3.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尿液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

隐血试验阳性(正常尿液试验隐血为阴性)

血红蛋白尿: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肌红蛋白尿:正常人剧烈运动、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

4.胆红素尿:尿中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呈豆油样改变、震荡后出现的泡沫且不易消失。

常见:阻塞性*疸和肝细胞性*疸。

5.脓尿和菌尿:新鲜排除的尿液呈白色浑浊(脓尿)或云雾状(菌尿)加热加酸不溶解,内含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胞。

常见:泌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6.尿PH:

正常值: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约6.5(5-6),波动在4.5-8.0

尿PH降低(酸度增高):见于酸中*、高热、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

尿PH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尿潴留、膀胱炎、应用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等。

尿PH可作为用药的一个指标

溶血反映时: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和排泄Hb

尿路感染:多种抗生素需碱化尿液以加强疗效。

Ⅱ尿生化检查

1.尿蛋白: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mg/24h或尿定量试验超过mg/L尿时,称蛋白尿。

(1)病理性蛋白尿: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多为持续性蛋白尿。多数为肾小球疾病,次之肾小管间质或全身疾病

(2)肾小球性蛋白尿:最常见,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肾小管性蛋白尿: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药物(如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

(4)混合型蛋白尿:肾小管和肾间质同时受损,如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后期。

(5)溢出性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2.尿糖: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值(一般8.88mmol/L)或血糖正常但肾糖阈值降低,将导致尿中出现大量的葡萄糖。

(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值为主要原因

常见于内分泌疾病:糖尿病

其他内分泌疾病:Cushing、嗜铬细胞瘤、甲亢、肢端肥大

其他: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

(2)暂时性糖尿:应激性、颅外伤、脑出血、急性心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3)血糖正常性糖尿:肾小管病变使肾糖阈值降低。常见:家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

3.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三者,共称尿三胆。

(1)参考值: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阴性,,定量≦2mg/L;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定量≦10mg/L

(2)尿胆红素增加:见于急性*疸性肝炎、阻塞性*疸;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胆汁淤积;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

(3)尿胆原增加:见于肝细胞性*疸和溶血性*疸。

(4)尿胆原减少:见于阻塞性*疸。

Ⅲ尿沉渣

1.红细胞:

(1)参考值:玻片法平均0-3个/Hp,定量检查0-5个/ul

(2)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称为镜下血尿。

(3)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呈多形性改变。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狼疮

(4)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若类似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呈双凹盘形。

常见于: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盂肾炎。

2.管型:

(1)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质聚体。

(2)透明管型:由H-T糖蛋白、清蛋白、氮化物构成,为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体。

①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②有时透明管型内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又称透明细胞管型。

(3)颗粒管型:肾实质病变崩解的细胞碎片、血浆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蛋白上而成

①粗颗粒管型,在蛋白质基质内含有较多粗大而致密的颗粒,外形较宽易断裂,可吸收色素而呈*褐色,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药物中*等原因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②细颗粒管型,在蛋白基质内含有较多较细小而稀疏颗粒,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4)细胞管型:细胞含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称为细胞管型。

①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在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损伤时出现。

②红细胞管型:常与肾小球性血尿同时存在,临床意义与血尿相似。

③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5)蜡样管型:由颗粒管型、细胞管型在肾小管中长期停留变性或直接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形成

该类管型多提示有严重的肾小球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6)脂肪管型:因管型中含有大小不一、折光性强的椭圆形脂肪小球而得名。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及其他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7)细菌管型: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的管型。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

三、大便常规:

检验项目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粪便一般性状监测

每日一次,约-克

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痔疮;

柏油样便:消化道出血、口服铁剂;

白陶土便:胆管梗阻患者;

脓性及脓血便:溃结、阿米巴痢疾(血为主,血中带脓,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粘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米泔样:重症霍乱

粘液便:各种肠炎、痢疾;

水样便: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

细条样:直肠狭窄,直肠癌;

粪便显微镜检测

白细胞:菌痢、过密性肠炎;

红细胞:消化道出血、痢疾、溃结、结肠和直肠癌

巨噬细胞:菌痢、溃结;

肠粘膜上皮细胞:结肠炎、假膜性肠炎;肿瘤细胞

粪便隐血试验

阴性

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结、钩虫病、流行性出血热

粪便细菌学检测

正常有大肠杆菌、厌氧菌、肠球菌

假膜性肠炎:G-减少或消失,葡萄球菌、念珠菌增多;

霍乱:悬滴实验见鱼群穿梭样运动活泼的弧菌;

肠结核:抗酸染色图片查找分支杆菌。

四、肝功能检查:

①蛋白

②胆红素

③酶学

④肝硬化指标

检验项目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STP

60-80g/L

STP和A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STP和A降低: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重症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STP和G增高:慢性肝脏疾病、M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慢性感染。

G降低:婴幼儿、免疫功能抑制。

A/G倒置:严重肝功能损伤、M球蛋白血症

白蛋白A

40-55g/L

A/G

1.5-2.5:1

球蛋白G

20-30g/L

前白蛋白PAB

-g/L

半衰期约2天,更早反映肝细胞损害。

降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晚期恶性肿瘤、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淤积性*疸。

检测项目

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0-40U/L

ALT/AST≦1

急性病*性肝炎:显著升高,ALT/AST1,“急性重症肝炎时,胆酶分离”。慢性病*性肝炎,ALT/AST1,提示进入活动期。

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癌肝硬化、肝内外胆汁淤积、急性心梗后6-8小时AST增高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碱性磷酸酶

ALP

40-U/L

肝胆系统:肝内外胆管阻塞、肝硬化、肝炎;

*疸鉴别:胆汁淤积性,ALP明显升高;肝细胞性,ALP正常或稍高;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ALP无明显增高。

成骨性骨骼疾病(如骨肉瘤、骨折愈合期)增高。

y-谷氨酰转移酶

Y-GGT

50U/L

胆道阻塞性疾病(显著升高)、急慢性酒精性肝炎(特征性)、急慢性病*性肝炎、肝硬化。

血清胆固醇

2.9-6.0mmol/L

肝细胞损伤时,血中胆固醇减少;胆汁淤积时,胆固醇增加。

检测项目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血浆凝血因子

凝血酶原时间PT

11-14秒

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特征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APTT

30-42秒

延长: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时

凝血酶时间TT

16-18秒

延长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和FDP的存在

血氨

11-35umol/L

增高

生理性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病理性见于严重肝损害、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上消出血、尿*症

降低:低蛋白饮食、贫血

检测项目

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

STB

3.4-17.1

判断有无*疸及演变过程:17.1umol/L,34.2umol/L时为隐性*疸或亚临床*疸,34.2-umol/L为轻度*疸,-umol/L为中度*疸,umol/L为高度*疸。

判断*疸病因:溶血性85.5umol/L,肝细胞性17.1-34.2umol/L,不完全梗阻-umol/L,完全性梗阻umol/L

结合胆红素

CB

0-6.8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疸类型。

非结合胆红素

UCB

1.7-10.3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可协助鉴别*疸类型。

尿胆红素

阴性

增加:胆汁排泄受阻、病*性肝炎、药物或中*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疸鉴别、碱中*

尿胆原

阴性或弱阳性

增加:肝细胞受损、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充血性心衰、肠梗阻、顽固性便秘。

减少:胆道梗阻、新生儿及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

五、肾功能检查:

检验项目

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血肌酐

Scr

男53-umol/L

女44-97umol/L

增加:肾衰、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和BUN联合可鉴别肾前性(Scrummol/L)和肾实质性少尿(Scrummol/L)

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血尿素氮

BUN

3.2-7.1mmol/L

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

肾前性少尿(严重脱水、大量腹水、心衰、肝肾综合征);

蛋白质分解过多(急性传染病、高热、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甲亢、高蛋白饮食)

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80-ml/min

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早期敏感指标;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肾衰代偿期51-80ml/min,失代偿期50-20ml/min,肾衰期19-10ml

/min,尿*症期10ml/min;指导治疗:30-40ml/min时限制蛋白质摄入。

B2-微球蛋白

B2-M

平均约1.5mg/L

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一个标志,比肌酐更灵敏,早期既可出现血B2-微球蛋白升高的变化。

获取视频及以上文档word版,请回复“实验室检查”

以上内容为开心、玉鹏、丽花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加入中医考研超神交流

开心、玉鹏、丽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