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患者增加饮水量可促进尿酸排泄,有助于减少痛风发作;痛风患者增加饮水量可使关节疼痛、红肿提前消失。因此无论是高尿酸血症还是痛风,增加饮水量均可获益。那么,痛风患者每日应饮用多少水,如何选择饮品?接下来,YI学莘将为您解析。
水是人体重要的组成物质,在新陈代谢、物质运输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运输物质的重要载体,进入人体的各类物质,通过水才能转运往身体各处;人体的代谢产物,也需要在水的转运下排出体外。尿酸由嘌呤代谢生成,生理浓度的尿酸溶于水,主要经肾脏排泄,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逐渐升高达到饱和状态时,会析出晶体,黏附或沉积在关节、肾脏与血管等处,沉积在关节及其附近的尿酸晶体,与人体的炎症细胞相互作用,释放炎症因子则会引起炎症反应,使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即大家所熟悉的痛风性关节炎。
发生痛风以后,由于疼痛剧烈难忍,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给予药物缓解关节肿痛。经过合理治疗,部分患者一周后关节肿痛即可消失,部分患者十多天后关节症状才会消失。那么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可能在于饮食治疗的差异。相关研究发现,若痛风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并保持每日饮水量ml以上,关节肿痛可在7天后消失,平均住院天数为11天;若痛风患者依然坚持原有饮食习惯且每日饮水量低于ml,关节肿痛在11-13天后才会消失,平均住院天数也长达17.5天。因此,增加饮水有助于缩短痛风发作持续时间,同时可减轻症状。
那么,痛风患者每日饮水多少比较合适呢?痛风患者将每日饮水量保持在-ml,将每日尿量保持在ml以上有助于改善病情,但并非所有痛风患者皆可采用这一标准,有两类患者需饮水需慎重:一是心功能下降的患者,大量饮水后心脏负担增大,超出心脏的代偿能力后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不适合大量饮水,需合理控制;二是肾功能下降的患者,水主要经肾脏排泄,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入量远超出量后,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引起水肿,同时易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也不宜大量饮水,应据自身病情合理控制入量。
可能部分朋友会问:饮用什么水更有利于尿酸排泄呢?尿酸在碱性环境中溶解度更大,因此理论上饮用偏碱性的水更有利于尿酸排泄,苏打水是不错的选择,即使没有苏打水,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依然可改善病情。但选择苏打水时需注意,部分苏打水可能含有果糖,而果糖会抑制尿酸排泄,因此痛风患者选择饮品时需慎重。由于果糖可改善口感,因此存在于多种饮料中,大家常喝的碳酸饮料、果汁、蜂蜜等,均富含果糖,因此痛风患者也应少喝。同时,痛风发作期间禁止饮酒,饮酒不仅增加尿酸来源,还可减少尿酸去路,不但不会减轻病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除开上述饮品,部分饮品有助于降低痛风发生风险。首先要介绍的饮品为牛奶,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长期饮用牛奶可降低痛风发生风险,其原理可能为牛奶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但选择牛奶时尽量选择低脂或脱脂奶。其次要介绍的饮品为咖啡,有研究显示咖啡不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咖啡可降低痛风的发生风险,但遗憾的是咖啡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此外,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含糖饮料属于高热量食品,长期大量饮用不利于尿酸的控制。因此同样是饮水,不同成分的水却可对痛风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然,对饮水的控制不限于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在痛风缓解期间坚持合理的饮水方式,也有利于减少痛风复发。除开饮水,痛风患者还应注意改变其它生活方式,尽量选择低嘌呤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这些食物属于痛风的保护因素;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控制肉类食物的摄入,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不仅可降低尿酸,还可降低痛风发生风险。同时应规律运动,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减少腹围,同时可改善甘油三酯、血糖等指标,而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均可增加痛风发生风险,因此合理运动有益,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应避免受凉,后两者也是痛风发作的常见诱因。除此之外,饮食不规律、经常劳累不仅易升高尿酸,还可能增加痛风发生风险,因此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应规律饮食与作息。
综上,痛风患者增加饮水量可促进尿酸排泄,有利于缩短痛风发作的持续时间、减轻症状,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ml,尿量保持在ml以上,有助于改善病情,但心、肾功能下降的患者应据自身情况选择饮水量,这两类患者不能大量饮水。痛风患者可选择白开水或苏打水,但应避免富含果糖的饮料如碳酸饮料、蜂蜜、果汁等,否则会抑制尿酸排泄,同时应禁止饮酒。牛奶与咖啡可能有益于尿酸的控制,可能会减少痛风发生风险,因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可适当选用,但应少喝含糖饮料。除此之外,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应低嘌呤饮食,增加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并减轻体重,规律饮食与作息,更有助于控制尿酸,可减少痛风发作。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