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性肾病是指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尿酸性肾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0.3%。近年来国内病例报道有增多的趋势,且许多病例确诊时已进入肾功能衰竭期。85%的尿酸性肾病患者肾脏病变在30岁以后出现。肥胖男性多见,原发者男女之比为20.7∶1,继发者男女之比为1.25∶1。本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是由肾小管功能障碍及间质炎症引起,可表现为轻度蛋白尿、血尿、菌尿、水肿及中度高血压。晚期由于肾小球受损,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升高,呈尿毒症表现,最后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单方验方
1.马蹄g、苡仁30g,水煎服,每天1剂。有祛湿除痰散结功效。
2.白芥子、生姜适量同研细末,贴在痛处。适用于尿酸性肾病寒湿阻滞型患者。
3.车前草40g,水煎服,每次服ml,每日2次。具有利水、增加尿素和尿酸排泄的作用。适用于痛风红肿明显者。
4.芡实、金樱子各30g,同煎,去渣后加白糖1勺,内服,每日3次。具有降低尿酸性肾病患者尿蛋白的作用。
药膳食疗方
1.土茯苓60g、粳米g,煮粥同食,每日1次。具有健脾除湿,降低尿酸作用。
2.薏米30g、粳米g,煮粥食用,每日1次。具有降低尿酸和减少蛋白尿作用。
3.百合30g、粳米g,煮粥,每日1次,对痛风有一定治疗作用。
4.山药30g、粳米g,煮粥,可健脾强肾,用于痛风性肾病脾肾两虚,大便溏泄者。
5.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后,再入白米做粥,加糖。可清热利湿。用于痛风痹阻型。
日常生活调养
1.生活习惯 生活上避免受凉受潮、过度疲劳,防止关节损伤。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持续至关节疼痛缓解后72小时左右方可逐渐恢复活动,但在间歇期应多活动、多锻炼,可减轻体重、改善机体功能、减少发作频率,运动量应以中等量为宜。剧烈运动可使组织耗氧量增加,乳酸产生增多,从而抑制尿酸的排泄,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保持病室环境、光线、温度适宜,使病人感觉清净、整洁、心情舒畅,得以安心养病。
2.饮食调适 尿酸肾病病人的饮食主要是针对其高尿酸血症来决定其饮食治疗原则。
痛风病人应长期控制嘌呤的摄入量,发作时应适当忌嘌呤饮食。一般情况下,每周可采用2天忌嘌呤饮食,5天低嘌呤饮食,低嘌呤饮食一天嘌呤的摄入量应限制在~mg。低嘌呤饮食中即使采用含嘌呤低的食物或允许少量食用某些鱼、肉、鸡等荤菜,烹调时也应先用大汤煮,这样可有50%左右的嘌呤溶解在汤内,然后弃汤食用,以减少嘌呤的摄入量。
长期交替使用忌嘌呤与低嘌呤饮食时,限制了肉类、内脏及豆制品等,应适当补充铁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等。患痛风者常肥胖,总热量宜较正常饮食略低10%~15%,以免体重增加,根据工作情况一般以每日每千克体重25~30千卡(~千焦)计算。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免增加体内尿酸的形成,蛋白质的需要量以0.8~1.0g/kg体重计算较为适宜。当肾功能受损时,则可根据病变情况适当调整,出现蛋白尿时,以患者血浆蛋白浓度和尿蛋白丢失量决定蛋白质用量,一般尿蛋白量少者可不予调整。如出现氮血症则采用低蛋白低嘌呤饮食。采用低脂肪饮食,每天脂肪的摄入量应限制在40~50g以内,因高脂肪饮食可使尿酸排出减少而使血尿酸升高。有机酸如乳酸,β-羟丁酸、草酰乙酸等能竞争性抑制尿酸的分泌,故减肥者要避免饥饿性酮症,并避免剧烈运动。痛风患者易有高血压,宜采用少盐饮食。有肾功能不全者亦以少盐为宜。应多食用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等各种含水量较高的瓜类水果,以利于尿酸的排出,最好每天饮用大量水分,能保持0~mg左右,以维持一定的尿量,这是整个饮食治疗中较为重要的一环。酒精饮料可使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必须严加控制。多选用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特别是高钾低钠的碱性蔬菜,既有利尿作用,又能促进尿酸盐溶解和排泄。食物以蒸、煮、炖、汆、烩等用油量较少的烹调方法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