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风不痛不当回事,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尿毒症 [复制链接]

1#

提起“三高”,几乎人人都能说个一二,但对第四高——高尿酸,多数人的印象就是痛风以及它带来的疼痛难忍。其实,代谢不掉的尿酸除了会在人体内堆积而引发痛风,它还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死亡四联征”密切相关,更会造成骨头不同程度的变形,严重者还会发生尿*症。要想控制和逆转痛风,还得管住嘴、控体重,坚持规范化治疗,必要时不要忘记寻求中医药的帮助。

01不积极治疗,小心引发尿*症

据统计,目前临床上痛风病的发病率大概是0.3‰~0.4‰,而痛风的前期病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已经达到10%。

专家解读

痛风的本质是嘌呤代谢异常使血尿酸升高所引发的疾病。幸运的是,多数人即便患上了高尿酸血症也并不会发展成痛风,但这其实是一个概率游戏——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发展成痛风的几率也越高。伴随血尿酸浓度不断上升,血尿酸最终会形成尿酸盐结晶体,在人体的关节以及肾脏等部位沉淀积聚,引发炎性反应——也就是痛风患者所感受到的剧烈疼痛。

实际上,一旦发生痛风,后果可不止身体上的疼痛。痛风更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梗等多种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期痛风可能导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引发功能障碍;而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更是威胁肾功能,严重的甚至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误区“痛了治,不痛不治”是误区

目前在痛风病的治疗方面,很多患者尚且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患者觉得关节痛了才吃药,不痛就不需要吃药;还有的患者痛了就来治疗,不痛就不治疗。如果治疗总是断断续续,痛风反复发作,频繁服用止痛药,将会影响到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胃肠道,甚至出现胃出血。另外,即便没有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尿路结石的几率高达一般人群的20倍左右,而且约20%~4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同样会发展为尿酸性肾病。

有的人认为药物有副作用,所以期望单纯控制饮食来达到控制尿酸的目的。但人体中的尿酸,外源性的只占20%~30%,什么都不吃,代谢还是会产生很多尿酸。所以在痛风急性期,饮食可以控制得严格一点,病情稳定后,饮食方面可以放松一些,不必什么都不吃。何况,没有了生活质量,何言治好病了呢?所以,及时就医才是治疗痛风的最好办法,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帮助大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2急性期清热利湿为主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痛风,将西药起效迅速的优势与中药作用缓和、副作用小的优势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既能迅速地控制急性期症状,有效降低缓解期血尿酸水平,又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预防急性发作,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专家解读

从中医角度讲,痛风急性期主要是湿热蕴结,初病在经在络,以邪实为主、热痹为先,湿*淤滞是关键;久则深入筋骨,累及脏腑,以致肝肾不足、脾胃虚弱,后期有的形成痛风结节,属于痰淤。所以,急性期治疗应该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则以活血通络为主。

上海中医院痛风专科负责人张明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了一系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制剂——

虎杖痛风颗粒由羌活、虎杖、茵陈、全当归、苍术、*柏、川牛膝、茯苓、泽泻、猪苓等组成,有祛风止痛、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副作用。茵连痛风颗粒由茵陈、连钱草、伸筋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通络的功效,用于痛风间歇期,即痛风急性发作之后的无症状间歇期,以及尚未有过关节症状的单纯的高尿酸血症期,可促进尿酸排泄,减少痛风急性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缩短急性发作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副作用。金*膏出自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具有清热除湿、散淤化痰、止痛消肿之功,其可直接作用于病变关节部位,有效清除体内湿热邪*,改善气血淤滞症状,能明显消肿止痛,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

上列中药制剂能显著改善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次数、有效地提高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对余例临床治疗患者的随访证实,长期应用可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且临床观察无明显*副作用,总有效率达94.2%,可以说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虽说现代中药药理学证实部分中药具有降低血尿酸的功效,如土茯苓、泽泻、车前子等,但其效果确实不如西药起效快、降幅大。临证过程中,若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μmol/L时,会适当处方诸如别嘌呤醇、苯溴马隆等药物。

痛风的治疗过程中要始终贯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高嘌呤饮食、肥胖、寒冷刺激等;避免使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环孢素、左旋多巴、阿卡波糖等;防止外伤,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

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医院咨询。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头痛数日,CT、脑核磁都没查出原因,最后没想到是这种秋季高发病

冷知识:在没有良好的医学环境和条件下,古代是如何应对瘟疫的?

医生:因为总忽略才有了它的“肆虐”!拿什么拯救我的肌筋膜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