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即提出痛风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并首次发布痛风管理建议。其后的十余年,关于痛风的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涌现,基于此,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日本痛风核酸代谢学会等不断发布有关痛风的指南或专家建议及其更新版,我国各专业学会亦从不同角度发布多个相关的指南或专家共识[1-4]。但目前,重中之重则是基于已有的诊疗进展,规范并推广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撰写了《痛风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痛风的分类诊断、临床分期、生活方式管理、降尿酸治疗以及抗炎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规范。1.诊断与评估
规范建议,对每一位疑诊痛风的患者,均有必要进行关节滑液的晶体鉴定或可疑痛风石的检测,在发作关节发现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是痛风诊断的强有力证据。但在临床工作中亦发现,关节滑液MSU晶体的检出率比较低,甚至部分临床明确诊断痛风的患者亦表现为MSU晶体阴性。因此谨记,关节滑液检测MSU晶体阴性,并不能排除痛风的诊断,这与穿刺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不断推广,尤其是关节超声和双能CT。版EULAR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提出了痛风临床病程新分期[6],包括无症状期和有症状期,前者又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无症状MSU晶体沉积期。这个新分期的前提是,对每一位诊断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均需评估关节腔尿酸盐沉积的情况。这亦是今后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的条件之一。
2.慢病管理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管理是防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基础,科学的防治方法是患者在医师的帮助下,对疾病及自身情况充分了解后,与医师共同制定并执行治疗方案,注重长程管理,长程达标。年“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