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柴悦颖通讯员张颖颖刘琪
患上肝癌或重症肝衰竭,肝移植或许是唯一生机,但现实中,因为供体太少,许多患者还没等到捐献的肝脏,就已失去治疗的机会。近年来,活体肝移植已成为抢救各种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一项有效措施,占我国肝移植的8%左右。
如何增加活体肝移植比例,推动器官捐献、移植工作更加规范化?捐肝对身体有影响吗?今天,在“中国器官移植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器官移植医师年会”上,来自全国器官移植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杭州,共商器官移植新动向。
亲属活体肝移植比例不断升高
器官移植是一次生命接力。
“今年以来,截至10月25日,全国共实行了例器官捐献,开展了例肝脏移植、例肾脏移植、例肺移植、例心脏移植。”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郑树森院士提到,目前,我国器官捐献的数量已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逐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由器官移植大国向器官移植强国迈进。
郑树森院士
近年来,杭州在器官移植领域积极探索,不断推动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开展。作为杭医院,浙大医医院在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院长徐骁的带领下,近期推动完成10例脑死亡患者的器官捐献,让多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器官短缺问题一直存在,以肝移植为例,有时等不到供体,可以考虑进行亲属之间的活体肝移植,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郑树森举例,当患者肝功能衰竭时,可以由父子、表兄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捐赠左半肝或右半肝脏,让患者及时得到抢救,而且这样的肝脏质量往往也比较好。
早在年,浙江就开展活体肝移植,目前占肝移植的8%,且在不断增长。
捐肝对一个健康人有影响吗?郑树森表示,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捐献者的肝脏质量好,可以捐出65%到70%,对捐赠者的身体基本没有影响。
徐骁教授
肿瘤直径5厘米不再是肝移植标准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为无数患者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大会上,专家们分享肝移植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也为这项高精尖技术制定专家共识。
“我国平均每年要进行多例肝移植,其中肝癌肝移植患者占比40%-50%,要攻克的难关不少。”徐骁提到,过去几十年,捐献标准、术前精准预警等制约着肝癌肝移植的发展。“如今倡导超标准捐献,比如老年肝脏、脂肪肝患者等也可以捐献。”
此外,十多年前,国际上对于肝癌患者肝移植有个通用标准,即肿瘤直径必须小于5厘米,这让不少肝癌患者失去了移植机会。“现在,直径8厘米甚至更大的肝癌,只要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小于,也可以进行肝移植,或是通过治疗降低肿瘤指标后再移植。”
医生观察发现,肝移植后,五成以上的受者会出现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代谢疾病,大幅降低移植后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未来还有心血管病及新生肿瘤等风险。徐骁带领团队针对肝移植后的并发症进行研究,找到关键靶点,提前干预。他也想提醒患者,要重视防未病:“肝移植是到了肝病终末期不得已才采用的杀手锏,出现病症一定要早诊早治。”
编辑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