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喝水吗?
或者
你会正确地喝水吗?
近日
微博话题
#专家建议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登上热搜
微博截图
不少网友看后表示
“难道我一直都喝错了?”
的确,喝水是我们每个人必需的活动
水也是我们的身体所需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你一天喝多少水?
一般什么时候喝?
是定时喝还是感觉到渴了才喝?
多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带着这些问题和你的答案
继续往下看吧!
为什么不能等口渴了才喝水?
水分布在我们的血液、大脑、肌肉和骨骼中,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人体最不可缺少的宏量营养素。机体水的缺乏会影响食物的消化、组织细胞营养物质的运送、代谢产物转移到血液的再分配、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以及体温的均衡调节。
健康成人在失去了-ml的体液之后,身体会尽其所能地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水平衡。当大脑中枢收到血液变浓、细胞内液体容量减少、细胞轻度塌陷的信息后,启动“补水”神经冲动,从而产生口渴的感觉。
人在口渴状态时,大脑还会根据体内水需求的增加,发送信号给脑垂体,令其通过释放激素来命令肾脏从尿液中收回一些水分重新回到血液。与此同时,肾脏本身也会根据流经肾的血液中的钠浓度作出尿液浓缩、减少排出的反应。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这种情况若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增加肾功能受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由此可知,等口渴再喝水,极易造成身体脱水。因脱水而失去1%体重的液体时,就会出现工作效率严重下降、头疼、烦躁不安等情况。如果长期水的摄入量低,还会增加心脏问题、卒中、便秘、眼压升高、高血压、肾结石、胆结石、尿路感染和妊娠分娩等疾病的可能性。
口渴虽是身体缺水的信号,但口渴感觉的产生比身体缺水滞后,尤其是老年人大多口渴反应迟钝,人在幼儿时期也不能正确表达口渴感觉。所以,不管是否口渴都应该定时喝水,尤其是沉浸式学习、工作的健康成人,应该随时对一天当中的口渴作出积极反应。
还有哪些饮水误区?
充足的水分摄入是身体功能正常发挥的基本保障,水对维持良好的健康水平十分重要,多喝水也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康复,但多喝水并不能根本性解决健康问题,更不能治疗疾病。
边吃饭边喝水?
胃动力不足和胃液分泌减少时,多喝水无法起到助消化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口腔唾液、淀粉消化酶的分泌和胃液的稀释,导致食欲、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如果从小养成边吃饭边喝水的习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营养健康水平。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多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血管、细胞和血浆都与血液黏稠度有联系,绝大部分血液黏稠度高是多种风险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极少数因为血浆因素所致的血液黏稠度增高的患者,多喝水有助于改善这个问题。而对普通人来说,降低血液黏稠度最正确有效的方法还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科学合理饮食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一味地坚持“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很容易因饮水过量而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如何正确饮水?
我们对水的需求取决于饮食结构、环境温度与湿度、所处地理位置、体能活动水平等因素。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就算是同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对水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人的身体会通过精密的机制让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保持平衡。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通过排泄、呼吸、皮肤蒸发的水排出量约为0ml,从一日三餐的食物中可以摄入约ml水,所以我们每天还需通过饮水补充1-ml(7-8杯)水,方可保证水的摄入和排出平衡,满足维持生命和工作生活等日常活动生理所需和保持健康状态。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应该在哪个时间段喝水?
虽然水在维持生命方面比食物更重要,然而吃饭有固定时间,一日三餐有时不饿也不会忘记,但是喝水总是被忘记。由此可见,定期喝水成为习惯非常重要。
如最起码要做到:早起洗漱整理仪容前一杯水,饭前饭后30分钟到2个小时一杯水,睡前一个小时一杯水,运动健身或强体力活动前后更要主动增加饮水量。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每日饮水至少要达到ml。至于喝水的温度,根据个体适应习惯,可选择温水或冰水,但不能经常喝温度超过65度的烫水,否则会提高罹患食管癌的风险。
近日,央视曝光“碱性水营销乱象”,报道称一些商家宣传碱性水产品时,带上了“能治病”“酸碱体质论”等内容。
新闻截图
虽然,宣扬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这一伪科学理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被推翻,但至今为止,还是有不少人偏执地迷信身体保持碱性环境才能健康的谣言。在这里提醒大家,喝水应尽量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绝不要偏信“碱性水”等各种概念水。
水不是营养素的来源,精密的人体系统也不会因为水中少之又少的一些物质轻易改变固有的酸碱特性。
对血液尿酸水平高的人群和痛风病人来说,所谓有治疗作用的弱碱性水里含有的极少的碳酸氢钠,没有碱化尿液或者是缓解胃酸发挥的作用,对调节体质更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才是补充人体水分平衡的最佳选择。
你会科学饮水了吗?
本文专家:葩丽泽,营养学主任医师,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