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每天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对人体皮肤、血管、肠道健康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持好皮肤:皮肤水分充足,新陈代谢快,不易长皱纹、色斑等,更显年轻态;
减少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粘膜相对湿润,分泌的黏液有助于减少病菌入侵;
血流更通畅:水分充足,有助于血液运行流畅,血栓风险相对更低;
但关于喝水,生活中一直流传着不少言论,比如:白开水超过16小时就不能喝了、每天要喝八杯水……这些说法究竟是真是假?
白开水也有“保质期”
超过16小时就不能喝了?
有人说:“白开水也有‘保质期’,超过16小时,大肠杆菌就会大量滋生,导致腹痛腹泻、发热恶心,不能喝了”。事实上,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对此,福州大学研究人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将白开水分为加盖和无盖两组,分别放置了5小时、8小时、11小时、14小时、15小时、16小时和17小时,并监测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结果显示,无论是有盖还是无盖,到达实验时间后,放置在各水杯里的白开水都没有大肠杆菌。
不过,大肠杆菌可能通过粪便污染水源,因此未经灭菌的生水最好别喝。
另外,在夏季时,气温高、湿度大,若存放不当,久放的水可能受到苍蝇、灰尘等污染,也可能含有其它细菌,最好还是不要喝了,特别是小孩子或胃肠脆弱的人。
每天要喝8杯水?
这个量就够了,但不同人群有差异
“每天要喝8杯水”的说法流传甚广,也有不少人坚持照做。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8杯水究竟要用多大的杯子?很明显,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
那究竟每天喝多少合适?这个标准是否适合所有人呢?
1.每天饮水量,这个标准就够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低身体活动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ml,成年女性每天应喝ml。
而如果天气热、空气干燥、出汗多等,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小便,如果颜色浅*、清澈、量足,说明饮水量基本充足。
2.这些人群要控制饮水量
上述饮水标准是针对健康人群而言的,而一些特殊人群则要区别对待,比如:
正在服药治疗胃溃疡的患者:药物中含有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物质,会对胃粘膜形成保护,若喝水太多,可能会降低药效,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时,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排泄到体外,因此要控制饮水量。一般,全天适宜的水量(包括喝水及饮食中的水液)=ml+前一天小便量;
心衰患者:大量饮水会造成回心血量增多,从而增加心脏负荷,加重病情。心衰严重者,饮水量甚至需控制在ml以内。
注意:
具体饮水量,以医生建议为准。
牢记“3不要”
掌握喝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喝水看似简单,但很多人都做错了。据《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我国95.3%的人不会喝水。
正确喝水,以下3点要记牢:
1.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口渴,其实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随着机体失水量增加,还会伴随尿液颜色加深、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及全身软弱等表现。
老年人由于感知功能减退,更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建议每半小时喝一次,但每次不要喝太多,以免短期内大量饮水引发“水中*”。
2.不要喝过热、过凉的水
过热的水(超过65℃)会烫伤食管黏膜,长期如此,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容易引发癌变。
而冰水容易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特殊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危险,比如:夏季喝冰水易致体内余热蓄积,导致中暑;三高患者喝冰水,易致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3.不要用果汁、饮料替代
很多人总觉得“白开水太寡淡,没啥味道”,喜欢用果汁、饮料替代。但它们含糖量较高,过量饮用易增加肥胖、糖尿病、痛风等多种疾病风险,还是少喝为好。
比如:有研究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与痛风风险呈正相关,饮用含糖饮料患高尿酸血症的几率增加35%。
资料:上海网络辟谣
编辑:陈雯婷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普陀这家企业的检测技术取得全球突破普陀这里打造最老工人新村“15分钟便民生活圈”普陀这幢“亿元楼”这样激活自治潜能→整治“飞线充电”进行时……寒风不减普陀创城热普陀这支“配药小分队”太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