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胰岛素企业陆续披露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7月14日,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H,以下简称“甘李药业”)发布了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亿元到1.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0亿元到1.4亿元。
就在甘李药业发布业绩预告次日,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H,以下简称“通化东宝”)也披露了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84亿元,同比增长约9.68%。
从单季度看,通化东宝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约7亿元,同比增长40.18%,扣非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83%,扭转了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营收下降的趋势。
通化东宝董秘苏璠日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二季度营收恢复增长主要取决于,公司胰岛素各系列产品销量均实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人胰岛素销量保持稳定增长,胰岛素类似物延续快速放量趋势。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完成集采签约量的同时,不断拓展签约量外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以量补价
从年5月胰岛素集采落地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
时间回溯到年11月,以胰岛素为采购对象的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包括甘李药业、通化东宝在内的胰岛素企业都受到了影响。
根据中标结果,甘李药业的6个产品及相关品规均中标并中选A类,其中,甘李药业有3款产品均以最低价中标,分别为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中选价格分别为17.89元、19.98元和48.71元,降价幅度均超60%。
甘李药业曾在公告中指出,上述6款产品年合计销售额约32.07亿元,占营收比高达95.38%;年前三季度销售额合计23.19亿元,占营收比为92.66%。
而通化东宝5个胰岛素产品以B类中标,中标产品年度合计销售额约为23.38亿元,占营收比为80.84%。年前三季度合计销售额约20.51亿元,占营收比为83.54%。
年5月,集采中选结果在全国正式实施,两家企业的业绩也出现明显下滑。
年,甘李药业营业收入17.12亿元,同比下降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亿元,同比下降.25%。年,通化东宝营收同比减少14.98%;净利润8.41亿元,同比减少23.90%。
伴随着半年业绩预告的披露,两家胰岛素巨头业绩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也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甘李药业业绩有所回升,在今年一季度已有迹象。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甘李药业营业收入为5.5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2亿元。其中,公司国内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58亿元。甘李药业表示,主要系年5月开始执行集采,集采后公司国内制剂价格下降较大所致。集采后,公司国内制剂销量增长显著,基本抵消了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
一品独大短期难改
实际上,产品结构单一也是集采对上述两家公司造成如此大影响的原因之一。
据悉,甘李药业和通化东宝的营收高度依赖生物制品。年,甘李药业生物制品的营收为14.85亿元,占总营收的86.74%;通化东宝年生物制品的营收为23.31亿元,占总营收的83.9%。
为了减轻产品单一带来的危害,两家胰岛素企业均将研发管线拓宽至其他领域。
甘李药业将药物研发拓展到了肿瘤领域,在自身免疫类、肿瘤类等药物研发领域均布局了研发管线。目前,CDK4/6抑制剂GLR和CDK4/6抑制剂GLR均处于一期临床阶段。
而通化东宝则将目光投向了内分泌,已将治疗领域由糖尿病拓宽至痛风/高尿酸血症治疗领域。
苏璠表示,公司两款痛风/高尿酸血症创新药临床进展迅速,其中URAT1抑制剂在年2月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截至目前IIa期入组已完成;国产首个痛风双靶点抑制剂在年5月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入组,并有望成为同领域中Best-in-class药物。
除此之外,通化东宝还在不断探索布局拥有降糖、减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多适应症的高临床价值产品。
“近年来,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已上市产品实现了对人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的速效、基础和预混系列产品的全面覆盖。”苏璠如是说。
在新产品方面,通化东宝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及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于年11月获批上市。苏璠表示:“公司也在积极推进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及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在各省的挂网和入院工作。年上半年,该两款预混型门冬胰岛素已开始贡献销售收入。”
(编辑:曹学平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