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嘌呤含量为每克含有.2毫克左右,乍一看这个嘌呤含量确实不少,那么尿酸异常的人群能吃木耳吗?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上图即为我们日常当中常见的植物性食材当中所含有的嘌呤量表,我们可以看到黑木耳(干)每公斤所含有的嘌呤含量为2.1毫克,猴头菇(干)每一公斤所含有的嘌呤含量为.6毫克,榛蘑(干)所含有的嘌呤含量每一公斤为.7毫克,换算下来,每克这一类食材当中所含有的嘌呤含量均高于毫克,属于高嘌呤含量的食材。那么是不是对于痛风或者是高尿酸血症的人群来讲,就不能吃它们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大家要知道以上的这些嘌呤含量都是在干制产品当中所含有的,我们在食用这些食材的时候都会用水去泡发,要知道嘌呤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在泡发的过程当中,会有大量的嘌呤被水冲洗出去,另外有生活经验的人群都知道,这些干制品,稍稍地泡一点就足够我们吃了,大家可以看看市面上卖的干木耳,一般都是在克到克左右的量,不会有太大的量,因为这些量就足够我们吃很久了。木耳当中还富含有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我们的消化系统有很大的好处,适当的食用一些木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另外现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植物性的食材当中所含有的嘌呤不容易被我们的身体所吸收,并不会增加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痛风发作的风险。
01尿酸高的朋友,应该吃点啥,不该吃点啥?
尿酸高的朋友们,请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饮食因素是导致我们的血尿酸出现异常的最常见因素,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们体内的尿酸仅有20%是来自于食物当中的,剩余的80%主要还是我们身体自己合成的,而导致尿酸异常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身体缺少一种酶,叫做尿酸氧化酶,在我们人类进化过程当中这个酶消失了,这是进化的作用,因为我们以前都认为尿酸对我们的身体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是我们代谢的废物,但其实尿酸对于维持我们的血压、对于对抗炎症、对于抵抗一些神经疾病都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我们往往建议控制尿酸的朋友也不能把尿酸控制得越低越好,最好不要低于。
另外导致我们尿酸异常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因素,那就是遗传因素,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导致尿酸异常因素当中占20%左右,而饮食因素其实仅占1%。
为什么医生还要建议尿酸异常的朋友要适当地控制饮食呢?
因为通过适当的饮食控制可以把尿酸降60左右,那么如果一个患者的血尿酸略高,他的指标不超过,那么通过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就可以把尿酸控制到正常了,那么就不需要吃药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还有就是已经患有痛风的人群,导致痛风发作的很大原因是由于血尿酸的剧烈波动,那么饮食如果不控制,过量的饮食,就有可能造成尿酸的一过性波动,导致痛风的发作,从以上这两点来讲,我们还是要适当的控制饮食,科学合理的饮食。
对于尿酸异常的朋友们来讲,要尽量的选择中、低嘌含量的食材,比如蛋、奶、含维生素C量比较多的食材,要适当地增加绿色蔬菜的摄入,尤其是深绿色蔬菜的摄入,每天g以上;奶制品建议要摄入脱脂牛奶,因为目前研究显示脱脂牛奶是与尿酸异常升高成强负相关的食材,每天毫升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每天一定要多喝水,饮水量建议要超过0毫升,不仅可以从尿液当中帮助我们少量的排泄尿酸,而且可以预防尿酸结石的形成,另外喝足量的水,血液内尿酸的浓度也相对来讲会被稀释。
那么,肉类是否可以食用呢?其实适当的摄入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要注意摄入的量和摄入的频次,比如想吃牛肉,那么建议,每隔1~2天摄入一次,摄入的量最好控制在克,也就是二两之内,而且烹饪的方法一定要注意,尽量要选择烧烤或者是蒸煮的办法,尽量不要用油炸。鱼类也是一样的,适当的摄入鱼类食材也是完全可以的,也一样要注意量和频次。
但是不要在同一天同时摄入大量这种嘌呤为中、高含量的食材,容易造成尿酸的波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尿酸异常的朋友学会了积极的调整自己的饮食,慢慢地,尿酸控制得非常好。
02总结
不代表我们的尿酸高了,就什么都不能吃了,导致尿酸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饮食、体重超标,比如遗传因素,比如药物因素、慢性病等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尿酸的异常多种因素,最终多种因素合力才能导致患者尿酸异常升高。
饮食因素只是导致我们尿酸异常最常见的一种原因,如果没有其他特殊的情况,这就是说明我们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我们的使用,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让我们注意自己的饮食,控制自己的饮食,不要再像以前那么肆意地挥霍我们的身体,只要我们能够通过积极的饮食控制、生活干预是可以把尿酸控制下去的。
我们以往对于某些植物性食材的认识还是有点偏颇了,在我们年的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治疗指南上,明确地提出植物性食材是可以摄入的,即使我们很多人都害怕的豆制品,在指南上也是不推荐,但也不限制。
但如果尿酸过高反复地测量尿酸均超过,甚至更高的值,那么即使是没有诱发痛风,也建议要咨询专业的风湿免疫科医生,通过药物来把尿酸控制下来,因为如果长时间地处于高尿酸血症的状态,有可能增加人们患肾结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