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痛风这种疾病在动物中并不普遍存在,是人类等少数动物的“专利”。深究起来,竟然还是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斗转星移”的结果。
很多人都知道“痛风”这个病,即使自己没得过痛风,也见过他人痛风发作时一瘸一拐的痛苦情状。在自然界,除了人、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之外,其他哺乳动物都不会得痛风。换言之,猫和狗等其他哺乳动物从不会发作痛风。那么,痛风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等的“专利”呢?
痛风由高尿酸血症引发,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单尿酸盐容易在关节等部位析出结晶,诱发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的关节疼痛,即痛风。而高尿酸血症又和嘌呤代谢相关。嘌呤是生物核酸中的一种碱基,肉类、蔬菜、水果中均含有多少不一的嘌呤成分。嘌呤被摄入人体后,最终代谢成尿酸,而尿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大量的尿酸在泌尿系统沉淀容易引起尿酸结石,在关节部位析出则引发痛风。
虽然尿酸是人体代谢的终产物,但在除人、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之外的哺乳动物体内都含有尿酸氧化酶,能将尿酸继续代谢成尿囊素,尿囊素才是这些动物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其溶解度是尿酸的10~倍,能够轻轻松松排出体外。因此,这些动物不会患痛风。人类体内恰恰缺少尿酸氧化酶,不能将尿酸氧化成尿囊素。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大约万年前,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尿酸氧化酶基因和启动因子发生遗传突变失活,成为了假基因,从而无法合成出尿酸氧化酶。大多数哺乳动物尿酸水平在60~微摩尔/升,原始人类血尿酸水平在~微摩尔/升。现代医学中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男性血尿酸大于微摩尔/升,女性血尿酸大于微摩尔/升。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即7~8人中就有1名高尿酸血症患者),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除了人类、黑猩猩、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禽类和爬行类动物也缺乏尿酸氧化酶,不能将尿酸代谢成尿囊素。早在18世纪就有禽类痛风的报道,鹰、孔雀、鸡、鸭、鸽子等多种禽类均被发现有禽痛风的患病史。禽类痛风分为内脏型和关节型,关节型与人类痛风症状很相似。
按照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应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什么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会出“进化意外”,失去了这么重要的一种酶,反而向着不利于生存的方向进化?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例如:尿酸类似咖啡因,能够提高人类的认知水平;尿酸为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有助于延长寿命、减少肿瘤发生;更为广泛认可的假说为:人类直立行走需要维持一定的血压,在古人类低钠、低嘌呤饮食时期,尿酸起到了和钠一样维持人体血压的作用。不过,以上假说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苏轼在《荔枝龙眼说》中写道:“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戏书此纸,为饮流一笑。”
“流膏”就是蟹黄(母蟹的肝脏和卵巢),嘌呤含量非常高,是痛风患者禁食的食物。苏轼从荔子(即荔枝)和龙眼、蝤蛑大蟹和彭越石蟹的比较得出朴素的结论:事物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正如尿酸氧化酶基因的失活,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可能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斗转星移”,到了现代社会竟成了人类高尿酸血症的原因,痛风成为了人类等少数动物的“专利”。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事物都有其辨证的两面性。利与弊的相互转化可能只在不经意之间。行文至此,你是否觉得痛风也不再面目可憎了呢?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