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种“讨厌”的代谢性疾病,“嘌呤”、“尿酸”这些原本陌生的外来词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口中,成为“高频词”。对于尿酸指标“高升”给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随着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我们也开始有意识地主动降低尿酸水平,特别是那些已经出现了痛风症状的患者,快速高效地降低尿酸,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信,每一位高尿酸血症患者都清楚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我们为了“管住嘴”,减少外源性嘌呤的摄入量,满怀热情地研究每一种食物的嘌呤含量,反复研究可以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位列减少体内尿酸浓度,甚至有了些“草木皆兵”的味道。像醋、酸奶、柠檬之类的酸性水果,因为名称有“酸”,所以也就成为了我们的“重点防御“对象,“严防死守”,秉承“宁可不吃,不可错吃”之精神,全部被“禁”。
其实,尿酸和这些“叫”酸和酸味的食物中的“酸”完全是两回事,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不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最熟悉的尿酸,是体内嘌呤成分代谢氧化后形成的最终产物,其学名是三氧基嘌呤,因其醇式成弱酸性,通过尿酸排泄。故又称尿酸。人体自身的细胞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产生了内源性嘌呤成分,自食物中摄入的外源性嘌呤成分,统统在肝脏被代谢形成尿酸。
嘌呤是尿酸的生产“原料”,我们体内尿酸的形成与高低只与嘌呤的多少相关,要降低体内尿酸水平,就要先降低体内的嘌呤成分浓度。。推升我们体内尿酸水平不断攀升的“罪魁祸首”就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的生产“失控”,产生大量尿酸,超出了人体正常的排泄能力,无法被及时排出,慢慢积累,是体内尿酸水平越来越高,超出血液的溶解极限,形成尿酸盐结晶,诱发痛风发作及其他严重疾病。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常见的“酸”就是食用的醋。醋的“酸酸”的味道来自其含有的醋酸,这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也叫乙酸,溶解于水中呈弱酸性,由高粱、大米、玉米等粮食和糖或酒等发酵酿造过程中形成。醋的嘌呤含量只有1.5毫克/克,是绝对的超低嘌呤食物。同时醋的味道是酸的,但在人体中最终代谢物却呈碱性,是一种碱性食物,具有一定的促进尿酸排泄的功效。
如果不加入任何改善口感的添加剂,酸奶的口感是也是酸酸的,所有才叫酸奶。其酸味也是来自牛奶中的糖分、蛋白质和脂肪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乳酸成分。酸奶的嘌呤含量是7毫克/克,也属于低嘌呤食物。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营养成分,还变得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但酸奶中含有的乳酸成分,会与尿酸竞争排泄通道,可能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量,升高尿酸水平,我们还是少喝为妙。
酸味水果中酸爽的口感是由于其中含有机酸成分,例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这些成分一般是水果中的糖分经过复杂的氧化发酵分解形成。水果的酸与醋酸一样,只是一种味道。其酸度由有机酸的浓度决定,像柠檬中的柠檬酸含量可达8%,所以柠檬的口感很酸。水果中无论口感是酸是甜,嘌呤含量都不会太高,适合我们平时经常食用。同样水果和蔬菜都是碱性食物,同样也利于尿酸排出。
我们体内的尿酸成分与这几种“酸”,完全是毫无交集的“两回事”。尿酸是一种以嘌呤为了“原料”,代谢形成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而像醋、酸奶和酸味水果等食物中的“酸”是一种味道和感觉,是不会在我们体内代谢形成真实的酸性物质。既然此酸非比“酸”,它们之间不存在彼此转化,就不会对体内尿酸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搞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放心食用这些酸味的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