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科科
编辑:李静
风品:沈禾车一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生物医药板块,确实冷了些。
通联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对生物医药持仓处于近十年低点,扣除主动医药基金和指数基金后的公募持仓仅约7%。
二季度,减持仍有继续。季末公募持有生物医药仓位相对沪深的超配比降至1.5个百分点,是年第三季以来的最低水平。
资本退潮,疫情叠加集采,行业龙头可安好?
1
净利大变脸大降价押宝
7月15日,甘李药业发布半年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预计-2亿到-1.68亿元,扣非净利-2.1亿至-1.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3.73亿元的归母净利、3.40亿元扣非净利润,堪称大变脸。
面对上市来的首次失意亏损,多少出乎意料。要知道,一季报时,其主营收入6.9亿元,同比上升25.77%;归母净利虽同比下降40.39%,也达1.13亿元;扣非净利1.59亿元,更上升了47.57%。
如此计算,意味着二季度归母净利起码亏超2亿、扣非净利亏损3亿元。到底经历了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甘李药业是一家主要从事胰岛素类似物原料药及注射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收入为胰岛素类似物(第三代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主打产品“长秀霖”年国内市占率约34.6%,堪称国产三代胰岛素领军企业。
对于预亏,甘李药业解释称:公司在年国家组织的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中,六款产品均高顺位中标。获得较高协议采购量同时,产品价下降明显。由于集采执行时间较短,短期内销量增长尚不能对冲价格下降影响。另外,年5月集采中选结果在各省市陆续执行,部分商业客户进行库存控制与调整。
所言不虚。去年底胰岛素专项集采落地,据估算,全国采购需求量2.1亿支,涉及亿元,中选产品价平均降幅48%。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相继宣布开始执行采购协议。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也挤压了企业虚高的利润水分。
聚焦甘李药业,在预混人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三个组别中争得最低价,全线6款产品均以低价高顺位中标,平均降幅65.33%,远超国内同行。其中,年营收近30亿元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本次集采降幅超60%,业绩冲击力肉眼可见。
然全是外因么?
本次业绩预告称,除集采影响,部分商业客户控制、调整库存,销售和研发费继续上涨等因素,也导致公司本期营收、利润下降明显。
对比竞品,集采也波及了通化东宝,影响却要小不少。
以上半年为例,预计归母净利,.77万元,同比增加.41%,扣非净利62,.72万元,同比减少约4.96%。
问题来了,为何相同集采环境、同为胰岛素双雄,通化东宝要好这么多?
公开信息显示,通化东宝主营胰岛素(第二代胰岛素),明星产品为甘舒霖,是第二代胰岛素的领军企业。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通化东宝集采报价策略相对温和,产品价格降幅较小,加上所有产品以B类中标,让公司在保有基础带量同时,能持续开拓增量市场。相比之下,甘李药业则以激进报价策略,以期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方式,目前一代基本退出市场舞台,二代、三代用量居多。长远看,三代将对二代实现替代。
简言之,面对集采,作为二三代头部,两企采取了不同策略,甘李药业大幅降价,以接近二代价促使三代胰岛素占领下沉市场,意在用短痛换取长利。
孰是孰非、谁最终押宝成功,留给时间作答。
2
大股东减持破发烦恼可贵努力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专业深耕,还是多元扩容,都是一场持续战,想要一蹴而就,几无可能。
7月15日,两者股价双双走低。甘李药业当日收盘价41.21元/股,暴跌10%;通化东宝收盘价9.69元/股,下跌1.62%。截止7月28收盘,前者收盘价41.74元,后者为9.76元。
关键较劲时刻,信心最重要。然甘李药业的大股东,似乎坐不住了。
7月25日晚,甘李药业公告称,持股6.06%的股东Wintersweet拟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事实上,自去年2月开始至今,甘李药业股价便持续震荡下跌,从.3元,跌到如今的41.74元,即使相比63.32元/股的发行价,也缩水超3成。
面对持续破发、大股东减持,股吧中有用户吐槽,”通话东宝今年10个点都没跌到,你倒好跌幅是他的四倍,你这真是典型的联合大股东收割杀小散呢,可能小散在你眼里就是刀与鱼肉,你这样还做企业,真是白瞎了这么多人看好。”
言语或有偏颇、片面,然面对业绩预亏、股价下跌的双杀颓势,不禁疑问甘李药业能稳住吗?如何押宝成功、笑到最后?
客观而言,为尽快摆脱利空影响,其也进行了诸多努力。
如加快新药研发进程。
甘李药业表示,在产品降价压力下,为保障公司未来长足发展,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降反增。
5月12日,公司公告在研药品GZR临床试验获批。
该品是甘李药业在研的长效基础胰岛素GZR33与速效门冬胰岛素混合制成的双胰岛素复方制剂,累计研投近万元。
6月23日,公告磷酸西格列汀片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并获得药监局注册批件。其是全球首款口服降糖药,也是甘李首个开发的化药仿制药,年医院销售额达15.12亿元。
7月21日,甘李药业再发公告,自主研发的GZR18正在中国开展Ⅱ期临床试验,于近日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达万元。
同时,超长效胰岛素周制剂(GZR4)也获得药监局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该品属于第四代胰岛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未有产品开发上市。
再如布局新领域,开展治疗乳腺癌和肺癌等大癌种的小分子化学药研发。年,甘李药业肿瘤新药项目GLR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同时,海外市场发展不错。年,国际销售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4%。三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的欧美注册临床研究在美国已进入BLA申报准备阶段。
截至年底,已在18个国家累计取得33份药品注册批件,并在14个国家形成正式商业销售。
显然,虽有短期波折,甘李药业不缺长期看点。
3
双雄混战甘李渊源
然而,竞品也没闲着。
7月15日,通化东宝表示,近日取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签发的关于德谷胰岛素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截止目前,全球范围内还没德谷胰岛素的生物类似药上市。
目前,通化东宝在研项目包含3款糖尿病治疗领域一类新药、2款痛风/高尿酸血症治疗领域一类新药,以及痛风治疗领域化学口服药物。同时还把产品适应症扩至减肥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领域。
GLP-1等新型药物,亦有靶点布局。6月9日,通化东宝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需要指出的是,甘李药业虽是第三代胰岛素龙头,但这种先发优势有被打破的可能,其招股书亦有坦言。
以通化东宝为例,年底第一款三代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获批,年10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获批。目前两款三代胰岛素正处快速放量阶段,年三代营收4亿元,同比增长.79%。
当然,甘李药业也在抢占二代份额。其二代预混产品普秀霖30在年5月获批上市,并通过集采进入医疗机构。
可以预见,双雄的创新战、价格战仍将继续,且有加剧可能。
实际上,两者颇有交集。
公开资料显示,甘忠如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曾留校任教。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取得博士研究生学位,后进入默克制药任高级研究员。
年,甘忠如回国,与其北大同学、原通化东宝董事长李一奎合作,甘李药业名字正取自二人姓氏。
苦苦研究三年,年甘忠如研发出中国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生产第二代胰岛素国家,甘忠如被誉“中国胰岛素之父”。
从此看,勿怪外界拿甘李、通化东宝比较,两者渊源确实够深,可以说相互成就。彼时,通化东宝是甘李药业实际控股股东,持股比41,50%。
年,甘李药业再次成功研发出第三代胰岛素的生产技术。只是光环背后,作为一标准研究型公司,因资金和经验上的不足,甘李药业直到年还处亏损状态。
关键时刻,启明创投带来可贵加持,公司盈利开始好转。年,通化东宝将其持有的甘李药业股份悉数转让,“甘”与“李”彻底分家,16年合作结束。
年,甘李药业首次冲刺IPO,后被终止审查。
年再启IPO,当年4月过会,但直到年6月5日才获发行批文。
年6月29日顺利上市,然不足一月便迎高层大洗牌。年7月21日,甘李药业公告,总经理甘忠如、副总经理王大梅和财务负责人宁军军同时辞职,甘忠如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都凯、副总经理王斌等接棒。
另一厢,曾一起并肩作战的通化东宝创始人李一奎也已退休,原副总经理冷春生成为新董事长、总经理。
而随着发展壮大,曾关系亲密的两企也多了几分瑜亮之争、“相爱相杀”。
4
能否持续胜出?
老实说,糖尿病市场很大。年市场规模约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大用药。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预计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5.78亿人。
年,我国糖尿病市场规模约亿元,其中胰岛素市场约亿元,且GLP-1还没放量。
全国胰岛素制剂市场整体规模近4亿支,此次集采报量2.1亿支。换言之,无论甘李、还是通化东宝,仍有不少自由市场的争夺空间。
可凭什么争,依然是一场实力鏖战。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胰岛素本身迭代速度不是很快,目前新趋势不是第四代,而是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药物和DPP-4抑制剂等,其可减少胰岛素使用量。即胰岛素发展到第三代已很成熟,以后迭代越来越慢。这是甘李药业、通化东宝需注意的。
放眼市场,一山能否容二虎,尤未可知,其他群狼实力却不可小视。如辽宁博鳌生物、万邦生化、海正药业、天麦生物等多家企业的三代胰岛素产品已进III期阶段,未来市场竞争将更激烈。
从此看,甘李药业上述激进降价,创新研发、多元扩容,有先发布局、抓住市场的良苦用心。
然最终能否押宝成功、持续胜出,看似价格战的背后,却是创新力、精细化、专业性,发展质量、效率效益的综合比拼。
年,甘李药业研发项目累计投入5.49亿元,增长9.17%,费用化研发投入4.75亿元,增加13.00%。通化东宝研发投入3.8亿元,同比增长56.37%。
引领行业的投入规模可圈点,可竞品追逐也凌厉。同时销售费增长也很快,年至年,甘李药业分别为5.93亿元、7.20亿元、7.96亿元、9.15亿元。净利率从年的45.56%降至年的36.61%。
面对集采大洗牌、自身预亏压力、竞品咄咄逼势,有无更精细、更高效思考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