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养鹅户对小鹅痛风的反映越来越多,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有的说是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的,有的说是母鹅胎里带的,有病乱投医说什么的都有。
痛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首先提问这样2个问题:
为什么过去农户散养的鹅没有出现过痛风呢?
为什么前些年养鹅户关于痛风的报道很少呢?
笔者从事养鹅17年来,最多的时候养过只种鹅,最少的时候也有近千只,这些年来时多时少,但从来没有间断过鹅的饲养,饲养过的鹅也很少有得过痛风的。我们合作社的
半只鹅老师,养鹅9年来,每年养殖种鹅-只,育雏的成活率从来没有低于90%过。在养鹅的过程中为什么很少碰到痛风呢?我们合作社的养鹅户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种草养鹅,养鹅前已经提前谋划种上了优质的牧草,冬春季种植一年生黑麦草,夏秋季种植墨西哥玉米草,小鹅从进入育雏室第一天就开始饲喂牧草。现在回头来说说为什么过去农户散养的鹅没有出现过痛风的呢?
这是因为农户散养的鹅很少吃全价的颗粒料,一般都是用菜叶拌些玉米面进行饲喂,不可能造成蛋白摄入过量,从而形成尿酸盐沉积。
再来说说为什么前些年养鹅户关于痛风的报道很少呢?
这两年随着养鹅热的迅速升温,养殖户不再满足于小规模的饲养,昨天在一个养鹅群里还有几个群友在那儿讨论,有个养脱温鹅苗的养了只鹅苗,问有哪个养殖户需要,几个养商品鹅的群友都嫌太少,说养这么多只占不住人,没有多只也不值当的。
随着商品鹅养殖户养殖规模的增加所带来的后果是青绿饲料跟不上,只能全程饲喂全价饲料,而全价饲料的配方如果有哪一点出现了偏差,比如蛋白的含量与小鹅的蛋白需要量不一致;饲料中钙的含量过高、而维生素A、D缺乏;密度过大、环境过于潮湿、阳光不足,地方过小,运动不足;平时大量烂用一些保健药、抗生素,特别是磺胺类药物的长期添加对鹅的肾脏的损伤会很大,造成肾脏型痛风的发作;还有的饲料有霉变的现象,长期饲喂,造成曲霉菌的慢性中毒,从而造成机体功能的损伤,引发痛风病的发生。
特别是到了冬季,青绿饲料更是缺乏,患鹅痛风的概率更会大大增加。那么冬季育雏小鹅如何防止痛风的发生呢?
从我们合作社社员养鹅的经验来看,基本都是从第一天开始,小鹅就开始饲喂青绿饲料了,我们合作社的养殖户都是采取种草养鹅的方式,空闲地多的就多种点,少的就少种点,保证小鹅吃到20天还是够的,等20天过后,如何青绿饲料不足啦,料里面就可以加入草粉啦,饲料中的蛋白质的水平始终控制在15%,不要贪图规模过大,养鹅一定要量力而行,明明只有养只的场地你偏要养上只,结果别说赚只的钱啦,只的钱也赚不了。
再者就是小鹅不要盲目的乱用什么痛风疫苗,通肾药之类的东西,痛风是一种代谢病,所谓的代谢病是怎么定义的呢?
新陈代谢病是指在体内生物化学过程发生障碍时,某些代谢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嘌呤、钙铜等堆积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新陈代谢病症状轻重不一,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血、尿等生物化学检查。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主要是消除病因和对症处理。预后取决于病因、症状的轻重和治疗效果。
痛风是一种主要的代谢类疾病,它是由于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营养代谢病,目前养鹅界对该病的发生基本达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该病多发生于缺乏青绿饲料的寒冬和早春季节,且在雏鹅、青年鹅和成年鹅中均可发生,特别是在育雏阶段最易发生。
结束语:说了这么多,归纳起来,鹅感染痛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饲喂和管理不当造成的,只要将种草事宜重视起来,搞好环境卫生,消除贪大贪多的思想,量力而行,降低饲养的密度,保证清洁的饮水,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小鹅自然不会有痛风病的发生。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养鹅户,鹅是水禽,又是食草性动物,千万不可打破它的习性,痛风为什么会发生,就是因为人类在饲养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打破了鹅的生活习性,从而导致痛风病的发生。预防痛风最好的法子就是给鹅多吃青绿饲料,从第一天起,将草切碎拌入料中,鹅大一点时可整株饲喂,由少及多,不要担心小鹅吃多了会拉稀,吃一些优质的牧草与青菜叶是不会拉稀的,这个不必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