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腔问题最近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表现呈现多样性,高血糖会增加牙龈病变的危险,因为唾液分泌的减少,对细菌抵抗力下降,清除口内杂物的能力也降低,容易发生牙周病、口腔发炎、产生牙结石、牙齿容易松动脱落、口腔黏膜病变等。
牙齿的健康也关系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糖友们应该如何自己保护和检查牙齿的方法。
糖友如何日常保护牙齿
良好的血糖控制
老生常谈,好像每篇文章都介绍要控制血糖,就是因为控制血糖很重要!!!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
推荐一种巴氏刷牙法,巴氏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是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一种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的方法。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
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仅约1mm,每次刷2~3个牙。再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牙时,注意重叠放置。
其他方法
定期牙科检查和治疗。基本上糖尿病患者,应该三到六个月定期做口腔检查。如果有牙周疾病时,可以再增加看牙医的次数及频率。
全口无牙者建议每十二个月检查一次。
每次看牙医检查时,务必携带近期的饭前、饭后血糖值与糖化血色素报告,让医师了解,同时并将口腔检查及治疗结果请及时告知您的糖尿病医师。
牙刷改如何选择
1、选择软毛、圆头牙刷、设计简单;
2、刷头大小合适,可以放到口腔后面;
3、刷头长度(一次刷能刷两颗牙);
4、刷毛至少3-4列、不要太密、刷毛直立;
5、刷柄容易握;
6、正常使用下,牙刷至少每一到三个月,或牙刷刷毛开叉时,就要更换牙刷。
如果糖友发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我们很多糖友,觉得牙齿痛,牙齿松动都不会就医,觉得口腔问题是小问题,不值得去就医,总是自己忍一忍就会好,口腔问题得不到重视,然而口腔的问题密切关系着我们糖友的生活质量,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东西都吃不动的生活还谈什么质量呢?所以如果出现以下问题请及时就医。
1、你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频繁出血;
2、牙龈发红、肿胀、酸软、疼痛;
3、持续的口臭或口味不正常;
4、吃东西时发现牙齿咬合有改变;
5、碰牙龈,在牙齿与牙龈之间会产生分泌物;
6、当咬合时,牙齿会移位或疼痛。
总结在这里!
糖友并发口腔疾患的总发病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出2-3倍。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口腔疾病的治疗费用高,而且不能报销!
所以糖友们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作者:医院内分泌科李雯
科普结束
科室介绍
医院内分泌科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也是国家住院医师和内分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有专科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博士11名,硕士4名。科室现有床位46张,年出院病人人次;周一至周六均设有专科和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单科医院处于领先地位。内分泌科现设甲状腺、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围产期内分泌4个专病门诊,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症、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内分泌科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医疗实践和研究工作,探索出了适合各类人群的诊疗方案,患者满意度高,医患关系和谐。科室围绕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的防治开展了系列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0余项,和其他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sci收录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内分泌科将在保持已有的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把内分泌科建设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学科。
上观号作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