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青禾辞典痛风
TUhjnbcbe - 2021/3/20 9:59:00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可并发肾脏疾病,重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

其发病机制主要环节是尿酸代谢失常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血尿酸过高,当尿酸盐浓度超过其饱和溶解度时,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骨骺、肾脏等组织而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痛风既是中医病名又是西医病名,路老考证,痛风一名起源于我国,系元代朱丹溪确立。

一、病因病机特点

路老认为其发病或因内有血热,外受风寒,涉水立湿;或因饮食不节,姿啖肥甘,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或因劳倦过度,思虑伤脾所致。脾虚胃弱,升降失司,久必伤及肾气,肾气虚则气化不利,清浊不分,水湿内蕴日久则化热。内外之邪相引,则易诱发本病。

中医药在治疗痛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路老提出健脾祛湿,综合治疗为治疗痛风之大法。痛风发病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路老认为急性期多以邪实为主,当治其标,可用清热祛湿、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之法,则痛、肿可消;慢性期正虚邪实,寒热错杂,当标本同治,以健脾化湿,补肾通络,疏风定痛为法,则痹痛可除。

二、临证心法

(一)清热利湿、凉血消肿止痛

路老常以此法论治痛风急性发作期湿热痹阻证,多见于病发初期,以第一跖趾关节常见,表现以关节局部突发性红肿热痛,痛如虎啮,昼轻夜重为特点。

湿为阴邪,其性下趋,故沿足太阴脾经之脉,下注至第一跖趾公孙穴等部位,蕴久化热,热胜则痛,湿盛则肿,而见红肿热痛;湿热痹阻经脉关节,气血滞涩,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

治疗上热重于湿者以麻*连翘赤小豆汤合白虎汤、三妙丸加减;湿重于热者方用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以渗湿清热、凉血解*;湿热并重者可用宣痹汤、四妙丸加减。然清利、解*之剂多有苦寒败胃之虞,故路老疗痛风常加干姜以健脾温阳、顾护脾胃;且湿为阴邪,非温不化,佐用干姜可温运脾阳以助湿化,此用干姜之深刻寓意。

另外,路老常配以一二味治痛风之专药,如清热利湿之土茯苓,清热活血之金雀根、五爪龙,活血利水之益母草,泄热通利之玉米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类药物均有降低尿酸的作用,随证用之可谓一举两得。

(二)健脾化湿、补肾通络、疏风定痛

路老常以此法论治痛风慢性期脾肾亏虚证,常选用方剂如防己*芪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平胃散、独活寄生汤等。

急性期缓解后,肿痛虽消,但关节仍疼痛难耐,因此就诊者亦不少见。邪深久恋,戕伐正气,脾肾受损,表现为局部关节酸胀,疼痛或剧痛,逢阴雨、风冷天气症状加重,关节不红不肿,伴见喜暖恶寒,神疲乏力,纳少脘闷,腰膝酸软等症。

脾虚湿盛,漫肿困重者,重用*芪、苍术、薏苡仁,可加萆薢、木瓜、晚蚕砂等。中焦湿阻,脘闷纳呆者,可加藿梗、荷梗以芳香理气化湿。肾气亏虚、下肢乏力者,重用牛膝、桑寄生、川续断等补肾强筋、通络止痛。若兼风邪,疼痛游走,可加防风、威灵仙、海风藤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阳虚寒盛,冷痛暗紫者,重用桂枝、附子,或加细辛温经散寒。

(三)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路老常以此法论治痰瘀阻络证,常选用双合散、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等。湿热久羁,灼津耗液,炼液成痰,血浊成瘀,痰瘀胶结,气血痹阻不通,肢体关节筋脉失荣,病邪深入骨骱,故可见痛如针刺,关节僵硬、变形、拘挛、麻木,屈伸不利,或在指尖、跖趾、耳廓等处有痛风结节等表现。

双合散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二陈汤加白芥子涤痰通络,故名曰双合,乃治祛瘀化痰于一炉,为痰瘀互结之良方。若兼夹风湿者,可予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既有祛风湿、化痰瘀,又可消滞和中,三焦同治,对上中下之痹痛均可使用。若皮下结节破溃,脂溢脓出,久不愈合者,重用*芪以益气托*排脓,加皂角刺化*透脓,脱腐生肌收口。

(四)中药外治法

路老论治痛风在中药内服的基础上,必佐以中药外治法,以迅速缓解关节肿痛等症状。陈实功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路老深谙此理,善用外洗方治疗痛风,通过药物熏洗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加之水蒸汽的温热作用,可使气血畅、经络通,内外兼治,能明显缩短疗程。

外洗方用药路老喜用大*甘草汤、马鞭草、芒硝,马鞭草清热解*,活血散瘀,利水消肿;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正合痛风之病机。皂角刺、威灵仙、透骨草、防己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亦佳,可随证加减。

具体用法:嘱患者每日1-2次,局部先熏后洗,泡洗半小时,以微微汗出者为度,使玄府畅达,排故布新,气血流通,痹痛可除。或浓煎取汁,以纱布蘸药汁热敷患处。

三、验案赏析

验案一

段某某,男性,45岁。于年3月24日因“双足背,双踝关节疼痛发复发作8年,加重2月”前来就诊。

现病史:患者8年来因工作所需,饮食偏嗜油腻,饮酒一日7~8两,渐出现双足背双踝关节疼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医院就诊,诊为痛风,服别嘌呤醇、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治疗,疼痛期间服药后尿酸指标下降,年2医院查血尿酸:μmol/L,血肌酐:.4μmol/L,近两个月足背,足踝疼痛发作5次,疼痛较剧。

刻下症:双足踝足背疼痛,局部肿胀,行走不利,纳食可、睡眠尚安,大便一日两次,成形,尿*,夜尿一次。查体:形体稍胖,舌淡苔薄白,脉沉滑。

诊断:痛风(急性发作期),治则: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方选用四妙散加麻杏苡甘汤加减,羌活、独活各10g,炒苍术15g,炒白术12g,防风12g,防己15g,炒杏仁9g,炒薏苡仁30g,土茯苓30g,晚蚕砂(包)20g,泽泻15g,赤芍12g,川牛膝15g,六一散30g(包),厚朴12g,益母草15g,干姜10g,桂枝8g。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洗方:苦参12g,马鞭草30g,皂角刺18g,威灵仙15g,防风15g,防己15g,醋延胡索12g,川楝子10g,芒硝30g。7剂,局部泡洗,日一剂。

二诊:年4月20日,服上药7剂后,关节肿痛明显减轻,可以正常行走,路老诊视后认为,既见微效,守前方,药物微调,减桂枝、羌活加山药15g,生*芪15g以健脾祛湿,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外洗方同前。

验案二

贾某,男性,33岁。于年1月20日,因“左踝关节红肿热痛20天,加重1天”前来就诊。

现病史:20天前因饮酒后出现左踝关节红肿热痛,夜间甚则痛醒,呈针刺样痛,局部发胀,查血尿酸μmol/L,1天前因食用辣椒后复现左踝关节肿痛,口黏。余关节无不适。2年前曾有痛风发作,平素饮食未控制,喜饮酒,抽烟,日一盒,食欲可,夜寐佳,二便调。

查体:体型偏胖,左踝关节肿胀,局部暗红。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痛风(急性发作期)治则:运脾化湿,活血利水。

处方:炒苍术15g,炒白术12g,炒杏仁9g,炒薏苡仁30g,*柏12g,车前子30g(包煎),干姜10g,土茯苓30g,砂仁10g(打碎),益母草18g,川怀牛膝15g,地肤子15,晚蚕砂20g(包煎),炒枳壳12g。14剂,水煎服,日一剂。

外洗方:马鞭草30g,苏木15g,芒硝30g,白鲜皮30g,浮萍15g,白花蛇舌草30g,防风15g,防己20g,皂角刺12g。患者内服兼外熏洗,治疗14天后,关节肿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缓解。既见效机,上方再进10剂以资巩固,并嘱患者戒烟酒、肥甘厚味。

按语:两个验案的特点均为患者喜饮酒,嗜厚味,谷气运营不足致生痛风。

李东垣指出:“脾病,体重节痛,为痛痹,为诸湿痹。”脾胃虚损,脾虚则不运不升,胃损则不运不化,因而中州痹塞、水湿内停。内湿招引外湿,两湿相和,愈伤人之阳气。湿为阴邪,必伤营络之血。营伤则卫气不通,血伤则阳气不行,邪气流注关节,脉络失养,终致而痛。

治疗总以健脾祛湿为基本大法,方选四妙散、防己*芪汤,或从湿热论治选用宣痹汤;药物以炒苍术、炒白术、防己、炒杏仁、炒薏苡仁健脾祛湿为主药;以土茯苓、*柏、车前草、六一散等为臣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力;佐以益母草、赤芍、晚蚕砂等活血;使以干姜、桂枝温阳通络之品。

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暑温》云“湿为阴邪,非温不解”,路老善治湿病,认为湿邪黏滞难以速除,故必缓缓图之,故治湿善配用干姜、桂枝、厚朴、半夏等性温之品,以期温化湿邪,如是则湿热俱祛矣。诸药合用使脾气健旺,运化水湿之功能正常,湿邪祛除,气血运行通畅,灌注四肢关节,营养经脉,则肿消痛止。

为使药物速达病所,路老临证常配以外洗方,取内外合治之力,临床起效迅速,体现了中医综合治疗优势。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复兴之路上,我们一起呐喊与见证!很多人都在转发,你要不要+1

本文来源:《路志正风湿病学》。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禾辞典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