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TUhjnbcbe - 2021/5/19 15:27:00

痛风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G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由于体内的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疏泄功能失调,进而出现高尿酸血症的代谢性疾病。当肾脏的疏泄功能水平低于体内尿酸的浓度时,将会在结缔组织、肾脏以及肢体运动关节等处逐渐沉积形成尿酸盐,进而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常于午夜至凌晨时分发病,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发病最为常见,急性发作时受累肢体运动关节红肿、疼痛,皮温升高,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等全身性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晚期可出现蛋白尿,并伴有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继而出现肾功能不全等长期功能性损伤。有调查表明,随着血清尿酸水平的上升,会同时伴发“三高”、肥胖等其他类疾病。我国居民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也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存在地域、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台湾省在我国是痛风的高发省份,成年人痛风的患病率已达到11.7%,且患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痛风在中医学的领域中类属“痹症”的范畴,又称“痛痹”“白虎历节风”。朱丹溪首次明确提出“痛风”之名:“痛风者……谓之白虎历节风证”。隋代·巢元方于《诸病源候论》中说到:“历节风之状,短气……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唐代·王熹将其称之为“白虎病”:“白虎病者……因虚所致……肉色不变。”现阶段,临床上对于痛风的治疗暂无根治手段,而患者最主要的痛苦就是急性发作期的疼痛问题,西医治疗主要应用秋水仙碱、一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来控制临床症状。尽管西药起效较快,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对胃肠道的刺激、对肝肾功能的损害等。这些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性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1中药治疗

目前,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研究虽取得卓越的成就,但仍存在证型不统一、缺乏证型动态的变化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结合现代各位医家对痛风分型的不同论述,普遍认为急性期的症状是由于体内湿热瘀*痹阻所导致的。安徽省名老中医王正雨老先生认为湿热瘀*之邪虽时有受自于外邪,但多生于内,致脾失健运,脾脏升清降浊功能失职,肾主气化功能障碍。关节红肿疼痛是病之表象,嘌呤代谢失常才是病之根本,标本兼顾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症状的基本原则。

1.1中药内服

刘清泉教授治疗痛风急性期患者时予土茯苓g,防风30g,桂枝15g,生麻*15g,白僵蚕15g,知母30g,炒白术60g,萆薢60g,制附片30g,赤芍15g,威灵仙30g,干姜30g,患者服用后上方后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好转,继服后疼痛进一步缓解,行动无需拄拐,关节无明显红肿。董丹丹等研究发现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应用四妙丸的治疗效果优于塞来昔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四妙丸口服治疗,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且复发率低。刘伟伟等研究大鼠痛风急性期症状时发现,白虎加桂枝汤组对于改善实验动物关节肿胀症状疗效显著,见效快、效用持久,改善大鼠步态效果较佳,并可降低炎症指数。由此可见,使用中药疗法治疗急性期痛风的症状具有显著以及不可比拟的优势。

1.2中药外用

董宏生等研究发现,选取痛风急性期患者70例,对照组予西药内服,治疗组加用中药泡洗制剂(蒲公英30g,虎杖30g,大*20g,紫花地丁30g)外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及降低血尿酸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张敬灿选取急性期痛风患者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汤药内服合并红楼膏加镇痛抗炎软膏同时外敷,对比分析其症状、实验室指标、血尿酸水平等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有关研究表明,大*对动物的炎症反应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郭艳枫等选取6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醋制生大*粉置于患处,以患者肢体运动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情况等作为其疗效评估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6.2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中药外用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症状,以其无痛苦、操作简便、携带便捷、无较多不良反应等优点,愈发受到患者的喜欢,具有有效的临床意义。

1.3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是中医药治疗痛风急性期的特效疗法,有清解*素之功,简单方便,较为实用,效果极其显著,并且不良反应较少。中药药液与肠道内皮黏膜构成黏膜屏障,形成浓度差,尿酸经由肠道排出体外,降尿酸作用优势明显。于天一等选取70例急性期痛风患者,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消肿方灌肠,观察两组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加用清热消肿方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急性期的痛风症状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灌肠疗法在临床中具有显著的意义。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具有切实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且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障碍,且针灸具有方便、经济、不良预后少等优势。

2.1针刺

西医认为,痛风的急性发作期症状是由于如IL-1β、TNF-α、IL-6、IL-8等促炎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杀伤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增加白细胞的炎性渗出所引起的,这些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炎性介质。许娜用“赤凤迎源”针法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的家兔,选用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家兔IL-1β、TNF-α指数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关节肿胀程度也较轻。而中医认为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基于经络循行刺激特定穴位及阿是穴来激发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从而调节脏腑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王焕程选取45例急性期的痛风患者分为针刺加中药组和对照组,针刺加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加用针刺足三里、阳陵泉、太白、下巨虚、丰隆、太冲、曲池、三阴交、合谷、阴陵泉、上巨虚、阿是穴等穴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尿酸浓度,得出结论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效果显著,也是调节体内血尿酸指数的有效治疗方法。针刺治疗痛风急性期时常遵循循经取穴和局部阿是选穴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刘湘玲等总结了痛风急性发作期针灸治疗的选穴特点与规律,最常用的腧穴有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太冲及阿是穴,循经取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为主,最常用主穴的前3位为足三里、阴陵泉与三阴交。总而言之,以针刺作为主要方法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症状,在临床中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效果,且针刺操作相对简单,无其他*副作用,真正起到了调理脏腑阴阳、标本兼治的作用。

2.2电针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电针治疗痛风急性期的靶点之一。电针刺激“三阴交”、“足三里”能显著激活AMPK来抑制单钠尿酸盐晶体(MSU)在体内诱导的炎性反应,最终促进痛风急性期炎性阶段的症状缓解。刘志良等将65例急性痛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血清尿酸含量等临床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电针治疗急性痛风症状具有相对良好的疗效,无特殊不良反应。

3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法最早见于《素问》、《灵枢》,书中详细记载了古代医家刺络放血疗法所使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工具、手法,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刺络放血法于古代名家医案及传统民间疗法中均有所记载,在《素问》中也曾多次提到刺血疗法的原理及应用方法。刺络放血疗法是通过抑制患者血清IL-6,IL-8以及MMP-3的基因表达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刚等选取患者85例,以西药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刺络放血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结果发现观察组VAS评分效果明显好于前者(P<0.05);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尿酸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李秀娟等将90例急性痛风患者分为三组:刺络放血组、中成药组以及刺络放血联合中成药组,每组30例。刺络放血组选取病变部位所在经脉的郄穴及疼痛局部刺络拔罐放血,中成药组予二妙散口服,刺络放血联合中成药组采取刺络放血联合二妙散口服的治疗方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血沉等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显示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血沉等指标较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出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刺络放血联合中成药组的30例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清尿酸水平较其余两组检验指标明显降低(P<0.05),刺络放血联合中成药组临床疗效(90.0%)优于刺络放血组(70.0%)和中成药组(73.3%)(P<0.05)。由此可见,应用刺络放血法治疗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疗效显著。

4讨论

随着痛风的患病率日益提升,GA已愈发成为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临床常见疾病,快速、有效地缓解急性期的疼痛症状是临床上值得研究的问题,急性期时如果不能充分、有效的治疗,日久将造成关节畸形,甚至会影响多脏器功能衰退。中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症状时,首先考虑的是痛风的基本病因病机,按照临床分型如:瘀*痹阻、瘀热阻滞、湿热蕴结、痰浊阻滞等方面来辨证论治。故治疗应把握基本病机,应用清热利湿、通络化瘀等法,才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症状具有疗效独特,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痛苦较少等优点,且临床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临床中痛风有着较高的复发率,对于患者并发症情况,后期的随访,生活质量及疼痛标准的评估还缺少数据支撑。中医药治疗痛风疾病历史悠久,但由于缺乏标准的辨证论治方案,以及对药物机制的研究尚不明朗等问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这些中医疗法未被大众普遍认知、认可,从而限制了中医药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未来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编辑:寇真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
1
查看完整版本: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