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球痛风患病人数估计为万(95%不确定区间UI:-万);年龄标化的年时点患病率为.6/10万(95%UI:.6-.3),较年增加了7.2%(95%UI:6.4–8.1)。同年,发病数为万(95%UI:-);年龄标化发病率为91.8/10万,较年上升了5.5%。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livedwithdisability)的对应数据分别为万,15.9/10万和7.2%。年的患病数和发病数,都已经约相当于年(年患/发病数:万/万)的2倍。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血尿酸越高,痛风发作越频繁。
研究发现,当血尿酸≥μ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为30.5%,血尿酸μ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仅为0.6%。
血尿酸μmol/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5岁,血尿酸≥μmol/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39岁。
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诱发高尿酸血症的许多因素也与痛风的风险增加有关,比如医疗条件、肥胖、生活方式因素和药物,银屑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
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越低龄化。
但高尿酸血症未必都发生痛风。有人长期高尿酸,并没有痛风发作,而有人痛风发作时,血尿酸并不太高。
一般来说,痛风发作是有诱因的。比如高尿酸遇上酗酒、暴饮暴食、着凉、关节损伤等,就容易发作痛风。
痛风的好发年龄是中年,只是青年人有增多趋势。年轻人发生痛风,主要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饮食:许多年轻人的饮食结构中海鲜、肉食比例越来越高,而新鲜蔬菜比例逐渐下降。
酒:生活压力大,社会交往的需要,饮酒越来越普遍。
白酒中的乙醇会抑制摄入的高嘌呤食物的代谢物-尿酸盐的肾脏排泄,进一步加剧血尿酸浓度的增高。啤酒除了抑制尿酸的排泄外,其本身也是高嘌呤食品,大量饮用啤酒后,血尿酸水平比饮用白酒升的更高,超过饱和溶解度的尿酸盐便形成结晶,诱发痛风发作。
体重:我国青少年肥胖比例越来越高。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痛风的危险因素,也是痛风返老还童的高危因素。
运动: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湿热天气造成的多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造成脱水。夏季胃肠道感染疾病多发,频繁的呕吐、腹泻极易造成脱水,血液浓缩,血尿酸水平升高。痛风的年轻人选择快速减肥时,如果不能大量及时的补充水分,减肥时大量组织分解产生的巨量尿酸和脱水伴随的血液的浓缩,双重打击下,触发痛风。
痛风患者适度有氧运动有益健康。但过度锻炼,高强度的跑步、爬山极易造成足趾、足踝、膝关节、等肢体关节的损伤和微损伤,这些微损伤诱发局部炎症。而局部嗜中性粒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导致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产生另一次痛风爆发。
饮料:许多青少年,水的摄入以饮料为主,高糖饮料、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包括白砂糖,其在进入人体后会代谢成果糖,转化为可以合成嘌呤的物质,使尿酸生成增多。同时,大量摄入果糖可刺激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引发高甘油三酯血症,使机体对胰岛素出现抵抗,进而导致尿酸增高。
熬夜:很多年轻人加班熬夜已是老生常谈。如果过度劳累,会导致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容易导致体表和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尿酸排泄减少。长时间熬夜,可能诱发痛风。
喝水少:口渴了才想起喝水,每天饮水量常常不足ml,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痛风患者,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重,更容易发生痛风石和痛风性肾病,而且对治疗药物不敏感。也就是说,有遗传倾向的人群,即使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甚至饮食习惯比普通人还要严格,也容易发生痛风。所以,高尿酸血症不完全是吃出来的。
多项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尿酸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4倍,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2%。Meta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μmol/L时痛风发生率为0.8/人年,血尿酸水平≥μmol/L时痛风发生率为70.2/人年。血尿酸水平越低,痛风发生率越低,如血尿酸水平长期保持μmol/L,痛风发生率明显降低。
痛风的发生,有遗传因素,也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遗传或者身体素质我们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有生活习惯,所以改善生活方式仍是痛风患者避免或者减少痛风发作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