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痛风石,是血液中的尿酸钠(MSU)析出后形成的结晶以及周围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后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的,肉眼外观看上去像石膏的物质,痛风英文“gout”一词的词源也是“石膏”。(前方痛风石图片出没,高能小预警)
Q
痛风石为何大多会沉积在肢体末端的关节处?
痛风发作时大多侵犯肢体末端关节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痛风罪魁祸首:尿酸盐结晶
根据初中化学知识我们知道,当血液中的尿酸盐含量高过血液对于尿酸盐的溶解度时,体液中的尿酸盐就会开始往外析出,这些析出的尿酸盐结晶,就是导致痛风的罪魁祸首。注意,单纯的血尿酸高,不管高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一定限度),只要没有结晶析出,是不会出现痛风症状的。而事实上有高尿酸血症的人,多数都没有表现出痛风。
显微镜下的尿酸盐结晶
每次痛风发作,都伴随着尿酸钠结晶在滑膜上析出,析出后,各种免疫细胞发现异己,积极响应,中性粒细胞为首的一票吞噬细胞在吞噬这些异物后,却没法将其降解,于是尿酸盐结晶、一层层的吞噬细胞尸体以及增生的纤维蛋白就留存在了这里,这就叫肉芽肿性炎症。每次痛风发作都会重复N遍上述过程,时间长了,这些反复受到攻击的关节处就会形成肉眼可见的痛风石。
在简单理解了上面的的发病基础后,我们接着看。
为何尿酸盐结晶爱在肢体远端小关节析出?
既然导致痛风的直接原因找到了,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尿酸盐结晶爱在肢体远端小关节(尤其是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处析出?那就要看大脚趾处有什么特性导致结晶爱在这里析出了。
尿酸钠溶解度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实验测定,在37℃的生理盐水中,尿酸钠的溶解度为μmol/L,没错,这差不多就是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值(μmol/L左右),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必然。但人的体液中除了生理盐水还有其它很多物质,这使得不同部位体液对尿酸钠的溶解度也不同。虽不确定好发痛风部位的体液溶解度一定比其它地方低,但是一个可能因素,这为其一。
远端关节处尿酸钠溶解度较低
上面说了37℃下尿酸钠的溶解度,但是,人体正常体温37℃指的是核心温度,在躯干以外的部位,温度都是要低于这个值的。如正常膝关节滑液的温度只有32℃,而在离心脏最远、皮肤薄的脚趾处,温度可能更低。根据《Theinfluenceoftemperatureonthesolubilityofmonosodiumurate》这篇文献里的实验测定:温度越低,生理盐水对尿酸钠的溶解度越低,并且随温度变化很大。所以此部位的体液尿酸钠溶解度最低,这是一个确切的因素,这为其二。
结晶析出需存在晶核
还有一个结晶析出必备的重要条件,那就是晶核的存在,没有晶核,即便浓度超过溶解度,结晶也不易析出;而晶核存在,即便浓度低于溶解度也可以析出。跖趾关节处可能存在一些因素使得此处晶核多于其他部位,这可能是活动引起的微小损伤,也可能是其它我们仍未发现的原因,总之,这也是一必备因素,此为其三。
上述三个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综合下来总会有一个地方会是痛风最偏爱的部位。虽然截止到目前的研究对痛风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的具体原因仍未有明确的结论,但通过反推也不难看出此处较其它部位吸引痛风来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了。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1、重大好消息!我院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异地患者到院就医可直接结算
2、盘点
医院大事记
3、我院痛风科陈建春主任荣获四川省“全科及其他科室十大名医”称号!
4、国内首份痛风临床诊疗研究官方大数据公开面世暨《四川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诊疗指南()》发布
5、全面解读:我院最受京广川专家认可的中医微创可视针刀镜技术
6、痛风大事记:风友注意啦→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痛风科研医院
春季风湿骨病特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