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有了这项技术,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和肿瘤
TUhjnbcbe - 2021/10/27 22:13:00

76岁的李伯

一直有反酸、嗳气、腹胀等

慢性消化道症状

由于自视年老

平常也没有放在心上

近日李伯在广医二院消化内科门诊

行胃肠镜体检时

于胃底发现一个隆起肿物

直径差不多有30mm

“不会是癌吧!”

这下,李伯和家人不由得担心了起来

这块肿物切面大小约21.4x22.7mm

呈不均质低回声影

内部见不均匀钙化

来源于固有肌层

周围可见包膜形成

肿物部分向胃腔外凸出生长

“李伯高龄且基础疾病多,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外科手术,内镜下切除肿物,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消化内科主任杨辉主任医师指出。但是肿物较大、来源于固有肌层,内镜下切除存在的穿孔及出血风险较大,对医生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经杨辉主任医师、吕建忠副主任医师组织全科讨论,最终决定在手术室为李伯完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吕建忠副主任医师正在为患者进行ESD手术

术中见肿物向腹腔生长,与固有肌层粘连紧密,且血供极为丰富,经吕建忠副主任医师的耐心剥离、护士的完美配合,最终将肿物完整剥离了下来,创面未出现穿孔,并予金属夹封闭。现李伯恢复良好,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底间质瘤,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手术剥离过程及术后标本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ESD

不开刀,内镜下也能铲除巨大胃黏膜(下)病变

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及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可完全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免除了更大的手术创伤,这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没有最小的微创,只有更小的微创,有这么一群内镜下的手艺人,他们进行的手术操作是让你找不到肉眼伤口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结直肠的黏膜下良性肿瘤、黏膜的早期癌变以及具有癌变倾向病变的切除治疗。

黏膜下肿瘤为何物?黏膜下肿瘤包括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类癌、脂肪瘤、异位胰腺、神经鞘瘤等,是一组来源于黏膜下方各层结构的病变的统称。黏膜下肿瘤大多为良性病变,部分有恶变潜能,如间质瘤等,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可出现临近组织器官浸润、血液或淋巴转移等。它们在内镜下形态相似,表现为隆起型病变,表面覆盖正常黏膜,犹如一颗颗土豆,长在厚实的土地上,而ESD,犹如利器锄头,将土豆完整挖除。ESD是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对食道、胃、肠等消化道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切除的内镜微创手术。

消化道早癌为何物?早期食管癌,指浸润深度达粘膜层,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结直肠癌,指肿瘤浸润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90%的早期癌症没有明显症状,尤其消化道肿瘤起病隐匿,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没有自觉症状,难以早期发现。一旦出现症状时,往往超过80%的患者已经是中晚期。因此,施行有效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降低上消化道肿瘤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ESD具有哪些优势?

创伤小,无需开刀行胃肠道切除,体表无伤口

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完整地切除病变,并送病理检查以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

患者恢复快,术后2-3天即可出院

ESD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消化道早期癌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直径超过1.0厘米的息肉)

ESD操作流程:

胃肠道肿瘤筛查手段有哪些?

电子胃肠镜筛查

胃肠镜及其活检是目前诊断胃肠道肿瘤的金标准。早期胃肠癌的发现依赖于检查者的内镜操作经验、电子或化学染色和放大内镜设备。因此,首先采用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筛选出胃肠癌高风险人群,继而进行有目的的内镜下精查是更为可行的筛查策略。

高清内镜精查

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全面清晰地观察整个胃肠道黏膜,检查者熟悉早期胃肠癌的黏膜特征,发现局部黏膜颜色、表面结构改变、微小血管改变等可疑病灶,灵活运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检查技术,以强化早期胃肠癌的内镜下表现,提高早期胃肠癌的检出率。相比普通胃肠镜检查更为细致,运用高清内镜设备,采用各种特殊内镜检查技术。

超细胃镜检查

超细胃镜在经鼻腔插入过程中不接触舌根,减去咽喉反射引起的呕吐感,不适感降低。采用新研发的镜头和能大幅提高分辨率的蜂窝式超级CCD,获取高质量清晰图像。用于食管胃十二指肠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病理活检及镜下介入治疗,还可以用于胃癌筛查。

磁控胶囊胃镜筛查

磁控胶囊胃镜(MCE),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MCE对于胃癌风险人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胃癌前病变或状态,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规模筛查。

ESD作为广医二院消化内科常规开展的手术之一,并已成熟开展其衍生技术,如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以及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治疗早期胃肠道肿瘤及黏膜下肿瘤的内镜微创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消化内科杨辉主任团队能精准地发现食管、胃、结肠早期肿瘤,并能进行早期肿瘤的内镜下微创切除,消化内科内镜技术不断向前迈进,目前成熟应用的EMR、ESD、POEM、STER多项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专家简介

杨辉

广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州市高层次卫生骨干人才,任广东省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消化专业临床与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脂肪肝、病*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诊治,另外擅长于消化内镜的微创手术治疗。

来源

消化内科

编辑

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昌岗院区(本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号

番禺院区: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

西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

医院网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了这项技术,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