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来瘦,值千金。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健康问题尤其是慢性病日益增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等,发生和发展往往都与肥胖有关。
很多人甚至医生可能都倾向于认为减肥有益健康,可以改善生理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但却未必注意到减肥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何谓老人肥胖
由于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而高血压、高脂血症又是冠心病的重要原因,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易导致脂肪肝,因此干预肥胖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少肥胖本身带来的身心负担,更重要的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控制体重是对某些老年慢性病有效的防治措施。
要进行体重干预,首先要确定肥胖人群。目前国际上常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人体的肥胖程度。中国成人BMI分级建议定义BMI在24~27.9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但由于BMI数值无法反映肌肉和脂肪的占比,因此建议同时以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或以腰围的厘米数除以臀围的厘米数,男性>0.9、女性>0.8,作为衡量肥胖的参考依据。
据此,有调查显示老年人超重率为50%,肥胖率为12.7%,超重和肥胖合计的比例高达62.7%,尤其是刚刚退休的55~60岁老人,体力活动骤然减少,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多和缺乏运动,很容易造成体内脂肪合成增多,动员减少,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刻意减重弊多于利
但是,老人80岁以后,由于户外活动减少,加之机体消化吸收能力降低,BMI有下降趋势,而且,BMI值位于22~23正常范围的老人死亡率反而更高,存在更多健康问题。如果刻意减重,可能存在下列风险:
肌肉、骨骼流失。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逐渐减少,肌力随之减退,50岁后,体重每10年约损失3kg,60岁后,体重的下降主要为骨骼肌减少;肌力每年下降1.5%,60岁以后每年下降3%。若老年人刻意减重,平均每减少1kg脂肪,同时有0.26kg肌肉会随之消失,当体重反弹时,身体内增加的多为脂肪而非肌肉。另外,减重也会导致骨质流失,骨密度、营养不足,增加髋部、上肢和椎体骨折的风险。
影响慢性疾病。减重对慢性病的影响较为复杂。虽然刻意减重可以降低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但也可能诱发心脏病、心绞痛、胆囊疾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对于免疫功能,会造成NK细胞数量和比例下降,进而增加患癌风险;患抑郁的风险明显高于体重稳定者、体重增加者,且幸福感下降幅度较大,自杀意念强。
由医疗、饮食改变或不明原因造成的自然减重,则可能是某种慢性疾病,如肿瘤等转移、恶化的征兆,也可增加心脏疾病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和精神疾患密切相关。
增加死亡率。与体重正常、超重或肥胖者相比,肥胖男性进行刻意减重会使健康状况变差的风险增加4.6倍,女性则会增加6.5倍,当减少的体重≥7.5%时,会严重影响生存预后。对于老年人而言,无论刻意还是无意,减重都有可增加死亡风险。
所以,不要盲目认为只要体重下降就有益于健康。
理想的减重原则
由于减重会对老年人健康产生复杂影响,如果老年人要减重,应结合个体状况及慢病情况,权衡利弊,保持理性。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必与青年人使用一样的BMI标准,当BMI在24~27kg/m2之间,处于超重、微胖状态时,其死亡率最低,相反,体重波动大、频繁波动对人体的害处更大。
不需像年轻人那样以月或季为时间单位制定减重目标,而最好以年为单位来制订长远的计划,只要控制体重不增加,或争取在一年内减去体重的5%即可。
制定减重策略时,应多加考虑如何加大脂肪量的减少,最大限度地降低骨骼肌的损失,而非只着重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这意味着进行体重管理时,一定要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保护体内的肌肉,使骨密度的损失达到最小。
应特别注意自然减重的状况。临床上,大部分老年人甚至医生都没有认识到体重自然下降的严重性,所以应定期监测老人体重,提前发现问题,早预防,早治疗。
管住嘴迈开腿
老年人要控制体重,防治慢病,不宜使用减肥药物,又不能过度减轻体重,最基本、最重要的做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不合理的膳食易引起血脂升高以及肥胖,高盐摄入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老年人膳食应遵照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执行: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25%,蛋白质摄入量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60~70g,胆固醇摄入量应每日<mg,食盐量每人每日<6克。膳食中必须有膳食纤维,来源于全谷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麦麸、豆类、果胶等。加工精细的食品会丢失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因此老年人应多食用麦片、燕麦和奶类、豆类等食品。
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可有效降低血脂、调节血压,使肌肉中氧代谢增加,减少脂肪沉淀,提高老年人的食欲,改善睡眠和心情,增强免疫能力、代谢能力和心肺功能,提高抵御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减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袭击。但要提醒老年患者,参加体力活动时一定要适度,尽可能选择全身性运动,避免某一肢体或器官负荷过重,动作要有节奏,低要求、低水平、低强度,防止摔倒和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