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据统计痛风病不及时治疗,将有高达95%的概率引发阳痿、早泄、肾炎、肾结石等慢性肾病,8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50%患者会有严重的关节变形而导致残疾瘫痪,30%的患者引发尿*症导致死亡。
3年前,45岁的陈先生因为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陈先生的尿酸值高于正常值许多。这把陈先生吓坏了,不过幸好发现及时,经过药物等治疗后,陈先生的尿酸值得到了控制。后来,陈先生觉得身体状况好转,一直吃药过于麻烦,就渐渐不再复查。半个月前,陈先生在吃饭时突然头晕、恶心,然后呼吸困难。医院。经检查,陈先生的尿酸值高达,并伴有全身浮肿,肾与多器官衰竭。虽然经过抢救,陈先生还是遗憾地离开了。
尿酸高,很多人都只知道与痛风有关系。不过,从陈先生的经历来看,尿酸偏高,似乎与肾衰竭有关。
一、高尿酸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肾衰竭的?
高尿酸,就是指尿酸偏高,被视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之后的第四高。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代谢,小部分来自于饮食。正常情况下,尿酸的进出排泄是处于一个平衡状态的。但当摄入过多高嘌呤的食物时,生成的尿酸量就会比排泄的尿酸量高,导致高尿酸血症。尿酸过高,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就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身体其他组织器官,形成尿酸盐结晶,长期以往,就会导致痛风、脑卒中、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损害等。
其中,高尿酸血症很伤肾。
肾脏是排泄尿酸的主要器官,由于尿液到达肾小管的时候,PH值已经从7降到了5左右,溶解尿酸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所以尿酸盐最容易沉积在肾小管上,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以及肾结石,严重的还会使肾脏功能丧失,最终造成终末期肾衰竭。同时,高尿酸血症还会使血压升高,引起肾脏纤维化,加速肾脏病的进程,导致尿*症更早出现。
二、尿酸高还会“祸害”其它器官
1、关节高尿酸血症的常见并发症是痛风,痛风的首发症状往往是关节疼痛,原因是体内多余的尿酸形成尿酸盐,并在关节沉积,从而引起软骨和滑膜组织发生急性炎症。而且,由于关节周围的组织富含吸引尿酸的胶原和氨糖等物质,更容易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关节发炎。
2、心血管
体内多余的尿酸无法代谢,在血液中的浓度就会不断升高,一点点地沉积在血管壁上,损伤血管内皮,对心血管和心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如果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还会使血管壁发炎,加重并发症。
三、查出尿酸高,需要药物治疗吗?
体检发现尿酸偏高,要不要马上吃药控制呢?其实,要不要吃药,主要取决于有没有出现不适症状。如果尿酸偏高,但是没有出现痛风症状,暂时不需要进行药物控制,日常生活中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限制酒精的摄入等。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复查尿酸,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肾功能、泌尿系统彩超、血常规、骨关节平片或彩超,以及血压、血脂和血糖。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当出现以下2种情况的时候,应开始进行降尿酸的药物治疗:1.血尿酸水在μmol/L以上,但没有出现合并症;2.血尿酸水在μmol/L以上,并出现了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肥胖、脂代谢异常等任一合并症。
四、如何预防尿酸升高?
日常生活中,容易被高尿酸血症“盯”上的人群有6类,分别是: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肥胖人群;长期高嘌呤饮食的人群;爱喝酒吃甜食的人群;长期服用利尿剂和环丙沙星等药物的人群;肾病、癌症、血液病患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尿酸升高呢?
1.多喝水,每天应保持在ml以上的水分摄入,但一定不要用饮料代替饮用水。
2.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爬山、游泳等,每周进行5次以上,每次在30分钟左右。
3.规律作息,避免疲劳过度,早睡早起,尽量不要熬夜。
4.调整饮食,口味清淡,少油少盐,少吃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多吃土豆、冬瓜、芦笋、三文鱼等低嘌呤食物,控制饮食总热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五、高尿酸血症治愈的希望---干细胞疗法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瓶颈,干细胞治疗高尿酸血症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愈的关键是彻底降低血尿酸及促进尿酸排泄,调节并恢复身体各脏腑器官的代谢功能。干细胞治疗痛风的机理是将提纯高纯度、高活性的干细胞扩增后,通过静脉回输将干细胞输入到患者病灶,利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修复体内受损的细胞。具体作用机理有:1.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抑制核酸的氧化分解;2.有效抑制内源性嘌呤生成,降低尿酸指数;3.避免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对肝、肾等器官的影响,并有效避免了病发症;4.杜绝关节炎的发生,防止痛风石的形成。
如今,经济越来越发达,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了,我们吃穿不愁,却总是因为吃被各种各样的疾病盯上。尿酸升高,与不良的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预防高尿酸,保护关节、心血管和肾脏,我们必须改善饮食方式,调整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